童貫比高俅早一步到泗州,所以趙佶被童貫搶到手,保護了起來。
童貫詐傳趙佶命令,令高俅守禦浮橋,不得南來。
高俅對這道命令很懷疑,執意要面見趙佶。
可童貫就是攔著不讓高俅見。
東路金軍已於正月初七兵臨汴梁城下,並開始猛烈攻城。
趙佶聞訊,趕緊動身離開泗州,並往揚州。
這時,高俅拒不執行童貫的命令,帶領禁衛軍也要跟隨趙佶南下。
童貫大怒,遂令勝捷軍射殺禁衛軍。
禁衛軍軍士不少因此中箭身亡,還有一百多人從橋上掉到河中淹死。
勝捷軍是西軍強軍,童貫的親兵,更是其中的精銳,禁衛軍哪裡是其對手?
打不過童貫,高俅只好下令禁衛軍停止前進。
高俅父子兄弟都站在路旁等候,希望能再見上趙佶一面。
不久,趙佶乘坐肩輿而來。
趙佶、高俅見面之後,君臣相顧泣下。
趙佶想說些甚麼,可或許是因為蔡攸、宇文粹中、童貫等大臣陪伴在側的緣故,趙佶最終一語沒發。
路上之人見此情形,莫不扼腕流涕。
高俅於是留守泗州,控扼淮津,以防金軍前來追擊。
趙佶到達揚州後,仍感覺不太安全,執意要渡江南下。
當地父老力諫車駕不可渡江。
但趙佶不聽。
正月十五上元節這天,趙佶乘船渡過長江,到達南岸鎮江。
鄭皇后此時已經追至揚州,但她並未跟隨趙佶過江,最後留居在了揚州。
追隨趙佶南而來的那些王子帝姬們,此時四散在沿路州縣。
鎮江是趙佶此行的目的地。
紹聖三年,趙佶以平江、鎮江軍節度使身份被宋哲宗封為端王,那年他才十四歲。
政和三年,趙佶將鎮江由州升格為府,這是兩浙地區最早由州升格為府的城池。
這說明,鎮江在趙佶心中地位是比較高的。
關鍵是,鎮江北有長江天險,可以阻擋金軍南下。
而且,鎮江的政治局勢對趙佶也比較有利——鎮江知府蔡翛是蔡攸的弟弟,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運使宋煥是蔡攸的妻弟,而蔡攸是趙佶最信任的人。
所以,只有來到鎮江,趙佶才有些安全感。
至此,趙佶便在鎮江住了下來……
……
.。頂點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