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走時太過倉猝,侍從們甚至都還沒來得及準備食物。
經過這番顛簸勞頓,趙佶開始感到飢餓。
蔡攸急忙派內侍在船上尋找食物。
後來,內侍從舟人處得餅一枚,趙佶等人分而食之。
一夜之間,趙佶他們竟然就逃了數百里,天亮時已抵達南都(即應天府,也就是後世的河南商丘)。
至此,趙佶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天亮之後,也就是正月初四。
太上皇后、太皇妃以及王子帝姬等也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計劃離開了汴梁城,前去追趕趙佶。
趙桓命平涼軍節度使、中太一宮使範訥,統領勝捷軍扈從。
這天,不少朝廷官員聞聽趙佶已經離開京師,相繼逃出了汴梁城。
趙佶在南都並沒停留多久,他們買了駿騾之後,便趕緊騎上繼續向南前進。
途中,路過一個村莊。
趙佶走累了想歇歇腳,見一戶人家竹扉半掩,遂拍門而入。
這戶人家只有一個老婆婆在家,趙佶於是與她拉起了家常。
老婆婆問趙佶姓氏。
趙佶回答說:“姓趙,居東京,已致仕,推薦長子自代。”
趙佶騎著駿騾到達符離(後世安徽宿縣北符離集)後,又改為乘大船繼續南下。
船行至泗州(後世江蘇盱眙西北),趙佶棄船登岸,至江邊集市上買魚。
趙佶很會買東西,他與賣魚人討價還價,最終得勝而歸。
買魚歸來,趙佶頗有感觸,遂賦《臨江仙》小詞一首:過水穿山前去也,吟詩約句千餘。淮波寒重雨疏疏。煙籠灘上鷺,人賣就船魚。古寺幽房權且住,夜深宿在僧居。夢魂驚起轉嗟吁。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到達泗州後,趙佶才停住匆忙的腳步稍微休憩。
泗州城地處淮河下游,淮河在此處與汴河相連,這裡是南北交通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這時候,行宮副使宇文粹中以及童貫、高俅等大臣,都相繼從後面追趕了上來。
童貫本來已被趙桓任命為東京留守,但童貫聞聽趙佶南幸,於是私率勝捷軍親兵傾巢而出,追趕趙佶,美其名曰“護駕”。
童貫膽子的確很大,對於趙桓的任命他竟敢拒不從命,這也是童貫後來被定罪處死的十大罪狀之一,即:不俟敕命,擅去東南;差留守,不受命。
像童貫這樣擅自離開京城,前往東南地區的官員其實還有很多。
達貴、百姓和那些地位較低的官吏就不說了,高官自尚書而下逃遁者,如張權、衛仲達、何大圭等五十六人。
以至於上朝的人只剩大半,不少位置都空著。
蔡京、蔡攸與宋煥家族,千餘人,無一在京師。
而蔡京、蔡攸門下之士,棄官而逃者十之七八。
童貫和高俅都是手握兵權的重臣,而且他們都是領兵而來——童貫領著三千勝捷兵,高俅領著三千禁衛兵。
名義上,童貫和高俅都是來給趙佶護駕的,都要保護趙佶過淮河,去揚州。
而實際上,童貫和高俅都是來跟著趙佶保命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他們本就屁股不乾淨,所以,他們預感到,自己若是留在汴梁城裡,十有八九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