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聽言,忙道:“快宣他們進來!”
不多時,風塵僕僕的蔡攸、王黼、李邦彥就進入大殿之中。
見蔡攸、王黼、李邦彥如此憔悴,趙佶不禁有些心疼,道:“三位愛卿怎恁地狼狽?”
王黼道:“我等此去漢城近五個月,知道官家必定心急如焚,所以一拿到錢銀,就在第一時間回來,路上絲毫不敢耽擱,進得城中,連家都沒回,便來複命。”
聽王黼說拿到錢銀了,趙佶大喜,道:“你們將錢銀帶回來了?”
蔡攸道:“微臣在李衍家門口連等他四日四夜,終於被微臣堵到李衍,李衍與微臣私交不錯,抹不開微臣的情面,支付了一千五百萬貫的琉璃和香皂。”
趙佶皺眉道:“不是錢銀?”
李邦彥道:“雖非錢銀,但亦無妨,李衍依約按市價的七成給咱們的琉璃和香皂,咱們平價拿去賣,應該很快就能將這些琉璃和香皂賣出去,另外李衍已經答應蔡大人,只要咱們將剩下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送過去,他就將古董和錢銀送過來。”
趙佶有些遲疑道:“這樁交易還有繼續的必要?”
李邦彥道:“若是這一千五百萬貫夠剿匪所用,亦或是咱們還有其它來錢的途徑,可停止此樁交易,李衍也說了,他並不強求,是否繼續交易,全由咱們定奪。”
這一千五百萬貫連將欠西軍的響銀補足都不夠,怎麼可能夠剿匪所用?
所以,趙佶聽罷,沉默不語。
見趙佶沉默不語,王黼道:“微臣愚見,此樁交易可以繼續,李衍此人,是一個誠信之人,此次之所以拖了這麼久,主要是因為他怪咱們沒給他他想要的那些大臣,心中有氣,否則不至於拖得這麼久,蔡大人已經跟李衍談妥,李衍同意不要咱們沒給他的大臣,只是將價格變為四千五百萬貫,也就是說,他只給咱們一千兩百萬貫錢銀,不過,李衍也答應,這一千兩百萬貫,他全都給成色上好的銅錢和鐵錢。”
原來——
隨著紙幣的順利發行,在李衍的地盤內,銅錢和鐵錢大貶值。
百姓見銅錢和鐵錢貶值得如此迅速,便拼命的丟擲銅錢和鐵錢,結果,越拋,銅錢和鐵錢貶值的就越快。
趙開上任了之後,見機會難得,便暗中派人低價收夠銅錢和鐵錢——一方面,這能防止有銅錢和鐵錢的百姓恐慌。另一方面,將這些銅錢和鐵錢拿到大宋或是田虎、王慶、方臘的地盤換金銀,還能賺上一大筆。
而李衍則乾脆將這些銅錢和鐵錢給趙佶送來。
趙佶聽罷,道:“這回李衍不能再拖四五個月了吧?”
蔡攸道:“李衍答應微臣,只要剩下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到他仁川港,當場交割,絕不拖欠。”
……
……
預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單田芳老先生走了,也許用不了多少年,評書只能成為我們這代人的回憶。
無法描繪我此時的心情,只能說一聲:老先生走好。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