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給你一次機會!”我說。
“真不知道,”葉芊一臉沮喪地說,“這個問題太古怪啦!”
“半邊魚,”我故弄玄虛地說,“它的外形奇特,與眾不同,身體一邊凸起、有鱗,另一邊扁平、光滑、無鱗,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半個身體的魚,所以得名。”
“真的有這樣的魚?”葉芊疑惑地問。
“是的,”我認真地說,“在人們的印象中,鴛鴦是美和愛情的象徵,它們總是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纏纏綿綿地廝守在一起,所以人們常常用鴛鴦來比喻對愛情的忠貞。而半邊魚也恰似鴛鴦,雄魚和雌魚總是相親相愛、相依相伴地生活在一起。更有趣的,就是它們在前進中每遇險灘,雄魚和雌魚就將身體扁平的一面相互緊貼在一起,兩條魚合二為一,齊心奮力,溯流而上。如果其中一條魚遊不動了,另一條魚絕不會獨自離去。因此,當地人流傳有‘愛情要像半邊魚’的讚美詩句,以此來喻示人們對待愛情的忠貞不渝,白頭偕老。”
“那我怎麼從來就沒見過這種魚呢?”葉芊納悶地問。
“如果你是廣西人,那肯定就知道,”我解釋說,“半邊魚生活在廣西的西北部花坪國家自然保護區一帶,因為肉質鮮美,經常遭到偷捕,所以瀕臨滅種。”
“愛情要像半邊魚,”葉芊微笑著說,“生活要像大金魚!”
“事業要像大鯉魚,”我嬉皮笑臉地說,“千萬別成大死魚!”
我們在感慨中來到了三山庵。
三山庵是八大處的第三處寺院,建立於金天德三年,距今900多年。三山庵的山門面朝東北,是一座佈局精巧、構築工美的四合院落。
“一走到這裡,”我感慨地對葉芊說,“頓覺胸襟開闊,感慨何止萬千。”
“你帶棉花沒?”葉芊面無表情地問我。
“要那玩意幹什麼?”我納悶地問。
“這麼詩情畫境的地方,”葉芊輕聲細語地說,“我想讓耳根清淨一會!”
我面無表情地看了葉芊一眼,然後悻悻地閉上了嘴。
葉芊抿嘴一笑。
我們在默默無語中來到了大悲寺。
大悲寺是八大處的第四處寺院,距今900多年。該寺獨處叢林深處,層層殿宇依山勢遞升,錯落有致,山門南向。
“你看這裡的翠竹多漂亮啊!”葉芊微笑著對我說,“莖節勻稱,枝葉秀麗。”
我面無表情,沉默不語。
“不理我了,是吧!”葉芊兩頰帶笑地說。
“不是,”我呵呵一笑,認真地說,“一般的叢竹到了深秋,勢必凋零。你看這裡的叢竹,現在依然還是那麼的青翠欲滴!”
“這是黃皮剛生,是稀有品種,”葉芊微笑著說,“就算到了冬天,霜凍冰封,它們依然會青翠欲滴,這也是八大處的稀有景緻。”
“翠竹的象徵意義始終是正氣的!”我認真地說。
“是的,”葉芊清喉嬌囀地說,“竹子象徵著生命的柔韌堅強,長壽安寧,幸福和諧。竹子秀逸而風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徵青春永駐;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象徵君子風度;竹子空心,內斂低調,象徵虛心品格。”
“我希望我們的愛情像這翠竹一樣,青春永駐!”我微笑著對葉芊說。
“我也希望你像這竹子一樣,”葉芊呵呵一笑,“有氣節,能虛心,最終節節高升!”
“那我也希望你像這竹子一樣,”我深情地說,“纖細柔美,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漂亮!”
葉芊莞爾一笑,兩頰笑渦,柔情盪漾。
我微微一笑,皮笑肉也笑。
我們說笑著來到了大雄寶殿。
殿內居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脅侍為阿難、迦葉兩大弟子,十八羅漢分列於兩廂。大雄寶殿中的十八羅漢均端坐於雲石之上,悉心諦聽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或若有所思,或舞器作法,個個活靈活現,堪稱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