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黃巾起於四方,張角舉旗於冀州,召四方黃巾之眾往歸之。
時天下信教之人數以百萬計,自南北去,皆是背井離鄉的流離之人。
舉家而行,攜子帶女,而北赴之人多無餘財,故大半死於路途之上。
因飢餓,因兵災,因同行之人相互爭鬥。
路邊多餓殍。
泰山郡境內,劉備正站在邊境沿線策馬而望,身後是他帶來的三千騎軍。
高頭大馬,長矛硬弓。
南人多乘船而少騎馬,如今北海國中兵力共有七千之數,只是其中多是步軍。加上國內尚不安穩,故而他將步軍都留給了賈詡等人守城。
長途馳援,千里奔襲,自然是騎軍為宜。南方馬匹不多,他能組成眼前這支三千騎軍,還是多虧了在北方的張飛等人支援了不少馬匹。
舉目望去,流民北去,密密麻麻的竟是見不到頭尾。
頭裹黃巾,如同一個個朝北奔去的“蝗蟲”。
仔細看去,可見不時有流民栽倒在地,隨後便再也不曾起身。
層層疊疊的“蝗群”在緩緩向前移去。
他身後的數千騎軍,與不遠處的黃巾比起來不過是如汪洋之中的一顆水滴。
“這些才是真正的黃巾。”劉備於馬上慨然長嘆。
真正能夠傾覆天下的,不是張角,不是他手下號稱百萬的那些持刀橫戈的黃巾賊,而是眼前這些想要生,卻不知該如何而生的流民。
“兄長多想無益。如今黃巾大勢已起,唯有早些將其平定下來才是首要的大事。”關羽策馬上前,“即便他們確有可憐之處,可總不能讓他們牽連更多無辜之人。”
“雲長說的有理。”劉備點了點頭,緊了緊手中的馬韁,率先策馬前行。
………………
泰山郡,牟縣。
黃巾忽然而起,泰山諸縣大多陷落,如今只剩下牟縣尚在堅守。
當初牟縣之中的黃巾也曾想在城中舉事,只是被人阻攔了下來,迫不得已之下只得退出城去。
如今眼見牟縣久攻不下,他們更是召來了附近縣中的黃巾人馬,將此處圍了個水洩不通。
牟縣城頭上,幾個年輕人正靠在牆角處大口喘息。
一個手上裹著白布的年輕人站起身來,朝著城下打量了一眼。
城頭下,是密密麻麻的黃巾士卒。
他吐了口氣,論單打獨鬥那些黃巾士卒自然沒人是他的對手,可如今城外的黃巾是他們的數倍之多。
當初他也是個敢劫囚救父的狠辣人物,如今見到這般場景卻也是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氣。
“宣高,和兄弟們說句實話,這牟縣咱們還能守上幾日?”另一個留著些鬍鬚的漢子站起身來,上前低聲道。
手裹白布的漢子嘆了口氣,“仲臺,是我拖累你們了。”
此人姓臧名霸,是泰山郡華縣人,少年時曾為救父劫囚,也是個聞名鄉里的勇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