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志向我素來知曉,如今機會難得,莫要做此小女兒態。”鄭玄笑道。
“是。”孫乾重新落座。
“日後若是公佑有何錯漏之處,玄德無須看在我的面子上,該責罰就責罰就是。”鄭玄笑道。
劉備笑著搖了搖頭,自然明白鄭玄的言外之意,看來他對孫乾果然是頗為看重。
“即便鄭公不言,公佑我也是要帶走的。”劉備笑道,“只是備此來所求的並非只有一個公佑。鄭公門下如此多的弟子,若是不得皆為世所用,豈不是著實可惜。”
他此言倒是出乎鄭玄意料,鄭玄詫異的看了他一眼。
公門之中的官職歷來都有定數,進一人而退一人,這也是官場之中常要熬資歷的緣由之一。
他門客至少也有數千之數,如今這劉備竟敢口出大言要全部任用,自也由不得他不吃驚。
“老夫雖少在公門之中修行,可對其中之事多少也瞭解一些,玄德如今所言莫非是戲耍老夫不成?”鄭玄笑道,“即便你劉玄德真有這般宏圖壯志,只怕這北海國中的職位,容不下這許多人吧?”
“備如何敢拿鄭公打趣?鄭公所言不差,這北海國的朝中確是容不下這許多讀書人。”劉備笑了笑,“只是誰說讀書人定要入到朝中的?”
“數十年間辛勤讀書,莫非只為了踏上仕途不成?”劉備笑道,“備以為不當如此。”
“讀書人讀書,當是為天下人而讀書,而非是為了自家一人而讀書。”劉備沉聲道,“若有利於天下,性命尚且可不顧,又如何能單單鍾情於仕途!”
“大丈夫讀書,當為天下!”
鄭玄把手中的湯碗放下,將還想康慨激昂演說一番的劉備攔了下來。
他笑道:“莫要說這些大仁大義的湖弄言語,我當年說這話的時候,你還不知在何處的泥土裡打轉。”
“這些所謂的大仁大義,是讀書人所言不假,可卻非是說給讀書人所聽。”鄭玄之言倒是一針見血,“倒是有一句言語才算帶著幾分真心。”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鄭玄笑道,“若是連自身都顧不得,還談什麼匡扶時局?以一身之身死,成就大義之名?如此人物,固然當有,卻不可多。”
劉備摸了摸鼻子,倒是忘了眼前的鄭玄是個見過世面的老江湖,而且此人與盧植不同,自來不曾出仕。
“鄭公所言有理,其實備是想組織國中之人教蒙童讀書識字。”劉備笑道。
原本想抬手拿起一旁竹簡的鄭玄聞言手上動作卻是一停,抬眼打量著劉備,“你可知此事之不易?”
劉備正襟危坐,笑道:“知道。”
“你欲在國中教幼子啟蒙,其中難處不少,其一便是如今書籍多在世家手中,所謂詩書傳家可自來不是一句簡單言語。昔年袁家便是憑著京氏易才能逐漸而起。”鄭玄正了正身子,“你欲在國中行此事,只怕會開罪那些世家大族。”
劉備笑道:“鄭公所言都是些高深的學問,那些鄉間少年能學懂這些的最多十之一二。備設此學,也非是為了讓他們人人皆成讀書人,只是希望他們能識文字,懂計數罷了。”
還有一點他不曾也不可和鄭玄言語。
紛亂將起,世道變局,天下最強有力之人,已然不會再是世家,而是手中持刀之人。
“即便世家你可不在乎,尚有兩處玄德還須思之。”鄭玄沉默片刻後還是開口道,“其一,我門下弟子雖多,他們也多會聽我一言。可他們多是窮困出身,即便是不入仕途,可也總是要養家湖口的。”
昔年鄭玄自家教學之時便曾因窮苦而親自躬耕于田間,既已吃過此中的苦頭,他自然不希望自家門生也是如此。
“還有一事,如今鄉里少年極少讀書,固然有世家壟斷書籍之故,可國中之民貧困,家中少年稍稍長成便要相助家中農事,也是他們極少讀書識字的緣由之一,此事玄德又可有考慮?”鄭玄開口問道。
鄭玄到底是久居鄉里之人,開口便問出了此事的兩個難處。
“鄭公所言極是,這些備自然也有所考慮。”劉備笑道,“其一,對那些願意前往鄉里教書計程車人,他們每月的錢糧國中自會供給,而且只多不少。”
“一來是為了能讓更多士人參與其中,二來也是讓那些還不曾讀書的少年,知道這教書育人也是一門好差事,讓他們於讀書一事更有些希望。”
“至於那些進入鄉里書塾之中讀書的少年,國中自會管下他們每日的飯食。若是在書塾之中表現出眾之人,國中也會獎勵錢財糧食,以作激勵之用。”
“如此安排,只怕要用掉國中不少錢財。”鄭玄問道。
支應一國之事,自然所用非小。
“今日所支,也是為他日所得。總歸是值得的。”劉備笑道。
鄭玄聽聞他的言語,沉默良久,最後才開口,“此事雖是難得的好事,可種在今日,只怕收穫卻在他日。而且此事非是一日可成,稍有變故,說不得便要半途而廢。”
“玄德如此作為,所求者為何?”
劉備笑道:“事情到底會如何,總是要試上一試的。”
“今日星星之火,說不得他日足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