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芒和刀芒相撞,力量相互抵消,爆發出來的餘波,是鋒利無比的氣勁。這和尋常的罡氣餘波不一樣,被鋒利的氣刃掃中,是真的要出人命。
就算各大掌門這個層次的高手,面對鋒利的餘波氣勁都要退避三舍,避其鋒芒。否則,就有可能被鋒利的氣勁分屍。
聶風盯著秦至庸,心中暗道:“秦先生的刀法實在是太厲害了。簡直用言語難以形容。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才能把刀法練到他這個境界。”
步驚雲把注意力放在劍聖的身上。
“忘其形,得其神。”
步驚雲銘記秦至庸教導過的話,他不記劍聖的劍招,而是用心感悟劍聖出招時候的劍意。
劍意,是一門劍法的精髓。
只要領悟了劍聖的劍意,就能把聖靈劍法學個七七八八。
秦至庸和劍聖對拼了三百多招,誰也奈何不了誰,而雄霸就像是一條毒蛇,只要有機會,就偷襲秦至庸。
只不過秦至庸的心境高深,感知力洞察入微,又豈能讓雄霸偷襲成功?
刀法和劍術的拼殺,是最兇險,最消耗精神和體能。
劍聖有些氣喘吁吁。
秦至庸依然還是氣定神閒的樣子。
劍聖沒有再繼續攻擊,說道:“不可能。秦至庸,你和老夫是同一境界的武者,為何你的力量好像無窮無盡?”
秦至庸說道:“沒什麼不可能。還有,我一直都沒有說過自己是武者。秦某是讀書人,追求的學問。武學,只是一門學問罷了。劍聖,你的劍法絕情絕義,只是追求殺傷力,你的身體已經是處處暗傷。我要是你,就自廢武功,不再練劍,好好養神,或許還能多活幾年。”
刀劍都是利器,不但能傷人,也能傷自己。特別是像劍聖這樣純粹的劍客,其實精神意志中都已經帶著鋒芒。身體和精神都得不到溫養,能活得長,才是怪事。
秦至庸是手中無刀,心中也無刀。他只是把刀當成了工具。因此秦至庸不會被自己的刀意所傷。
劍聖冷笑道:“老夫一生都是追求劍道,豈會因為身體有一點暗傷,就自廢武功苟活於世。”
秦至庸點頭道:“劍聖你的性格倒是剛毅,求道精神值得後人學習。可惜,你走錯了路。想要追求劍道,首先你要活著才行。你若是死了,劍道對於你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你的劍越鋒利,心就越要仁慈,只有仁慈之心,才能駕馭鋒利的劍意,否則,就是自取滅亡。劍聖你已經領悟出了劍二十二。以你現在的精神意志和身體情況,若是你真的悟出了劍二十三,就是你斃命之時。”
劍二十三,那是超凡的劍意,其鋒利程度足以將劍聖的身體和精神切割得千瘡百孔。
無名心中有“仁”,用劍去感悟天道,達到了天劍的境界。無名走的才是正道。
仁義禮智信。
儒家的五常,為什麼不能亂,要把仁放在第一位?是有原因的。
老子曾經說過:吾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不敢為天下先。有了這“三寶”,必定可以無病無災,得善終。
仁和慈,是儒家和道家的精髓。
人人都曉得的道理,可就是做不到。
得道容易,行道難。
秦至庸說道:“劍聖,咱們再打下去,你不會佔優勢。你畢竟年紀大了,身體在衰弱。秦某不是你的敵人。你要說出了點狀況,無雙城就亡了。到時候,你獨孤家族就是有著滅族的危險。當然,你要是想要繼續打下去,我可以奉陪。”
劍聖的目光一閃,心中有了猶豫。
秦至庸知道,只要劍聖有了猶豫,這一戰就不會再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