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一個身穿粗布衣服的中年文士舉著一個“麻衣神算”的牌子,站在路邊招攬生意。
這個中年文士名叫“劉基”。說劉基,大家可能覺得有點陌生,但是他的字是伯溫。鄉里的人,時常叫他劉伯溫。
劉伯溫現在剛辭官,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他的兒子劉璉上個月出生。
兒子的誕生,讓劉伯溫心中充滿了喜悅。他把這種喜悅,化作讀書的動力,好像得到了古之聖賢們的加持,不但精力充沛,並且記憶力成倍提升,達到了過目不忘的程度。
以前書中不懂的地方,現在一下子融會貫通了。
劉伯溫小時候就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十二歲就考中了秀才。
鄉親們都稱之他為“神通”。
做了官以後,劉伯溫剛正不阿,見識了元朝朝廷和劣紳們的黑暗。
可惜,劉伯溫再博學,有著堪比諸葛孔明的智慧,但是他個人的力量,畢竟太小,改變不了整個社會現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獨善其身,不和那些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同流合汙。
隨著年紀的增長,劉伯溫看事情越來越透徹。
蒙元朝廷腐敗,元兵甚至對百姓們燒殺搶掠,官員壓榨百姓,令百姓們苦不堪言。
朝廷不得民心,是滅亡之兆。
劉伯溫在等待明主出現,出山輔佐。
今日。
劉伯溫心血來潮,覺得自己來這裡可以見到一個重要的人。
否則,就算劉伯溫真是麻衣相士的傳人,也不會來到這山間小路招攬生意。在這裡守半個月,怕是都招攬不到一個生意,只能喝西北風。
一個揹著大刀的年輕人出現在了眼簾。
正是秦至庸。
劉伯溫看著秦至庸,心中有一種感覺,認定他就是自己要等的人。一般的人,可沒有秦至庸身上如玉君子的氣度。
秦至庸見到劉伯溫,驚訝了一下。
劉伯溫的心境修為,竟然和自己一樣,是儒家的“靜”之境界!劉伯溫的念頭之純淨,比起自己有過之而無不及。只不過,劉伯溫不會武功。
秦至庸向劉伯溫走了過去,還沒有來得及開口說話。劉伯溫抱拳道:“這位公子,好高貴的命格。不知讓我替你算一卦可好?”
其實劉伯溫的心中也非常吃驚。
見到秦至庸的那一刻,他就知道秦至庸的命是貴不可言。這種高貴,不是指地位和財富,而是指的內在氣質和精神狀態。
古人都相信命格。
命格高貴的人,就算暫時落魄,可是終有一天會一鳴驚人。就像劉邦,本來是一個鄉間老痞子,區區一亭長,四十多歲了還一事無成。可是誰又能預料到,他可以得到張良、蕭何、韓信、樊噲等人的輔佐,建立大漢王朝?
張良、蕭何、韓信……都是真正的人才。他們心甘情願輔佐劉邦,那麼劉邦必然有過人之處。
秦至庸氣質如玉,精神如玉,渾身一塵不染,像是得道的聖賢。這樣的氣度和精神,已經超越了普通讀書人的狀態。
劉伯溫是真的被震驚到了。
秦至庸一臉溫和,笑著說道:“算命?我看還是算了吧。命是天註定,能改的只能是運。俗話說氣運氣運,想要改變氣運,只能靠自己。我不過是個普通人,哪裡有什麼高貴的命格?以我看,朋友你不是算命先生,而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儒家弟子秦至庸,見過兄臺,在此有禮了。”
秦至庸看出來了,眼前這位文士精神念頭雖然純粹,心境和自己不相上下,但是他不懂得運用心靈之力。
想來,他是依靠天賦,心靈境界才達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