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至庸把菜做好,裝進食盒裡,交給武痴林:“馬上就要到吃午飯的時間,這個時候給葉師傅送飯過去,正合適。”
武痴林接過食盒,笑著說道:“那是當然。我可是掐準了時辰。想要學到詠春拳,豈能不動點心思?”
秦至庸心中暗道,你這心思,怕是白費了。
葉問現在生活富裕,家庭幸福,沒有教徒弟的想法。
民國時期,思想還很保守,想要師父傳點真本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武痴林說道:“好了。我現在就去問哥家裡。”
秦至庸說道:“老闆,稍等一下。我陪你一起去。”
武痴林一愣,問道:“你也想要學拳?”
秦至庸搖了搖頭,說道:“我不是去學拳。我是去看書。葉師傅的書房,有不少的書籍,我想要去翻閱。”
初到佛山的時候,秦至庸去拜訪過葉問。畢竟葉問是詠春拳嫡系傳人,又是佛山第一高手。應該去拜訪一下。當然,秦至庸不是以切磋拳法的名義去的。
葉問見秦至庸談吐不凡,見多識廣,便在書房裡接待了他。秦至庸在葉問的書房裡見到幾本心理學書籍,頓時便有了興趣。
葉問讀過私塾,學過傳統文化,同時又在香港接受過西式教育,說他是學貫中西,並不誇張。只不過,葉問給人的印象,是詠春拳宗師,大家只是關注他的武功,忽略了他的學識。
秦至庸在葉問的身上,見到了練武之人的“武德”。葉問的武德,其實是用儒家的思想培養出來的。
武痴林說道:“秦大廚,馬上就是中午。來酒樓裡吃飯的客人多。你要是走了,廚房怎麼辦?”
秦至庸指著廚房裡的幾個廚師,說道:“只要不是遇到了特殊情況。他們足矣應付。最近,他們的刀功和廚藝,都有很大的進步。”
其他的廚師,想要學習刀功和廚藝,秦至庸是傾囊相授,不會藏私。至於他們能把刀功和廚藝學到什麼程度,那就要看他們自己的努力和造化。
秦至庸可不會像別的大廚那樣,生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就算要教徒弟,也會留一手。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飯碗,這樣做,無可厚非。可是心胸難免狹隘了些。
秦至庸想要“入定”,必須要培養大胸懷,大毅力,不可為了點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否則,心境就永遠不會提升。
因此,秦至庸不怕別人學會自己的本事。
天下間的道理,淺顯易懂,可是絕大多數的人,就是不能領會。更別說做到知行合一。
就像是世間的讀書人千千萬萬,但是能成為聖賢大儒的人,鳳毛麟角。
只要心胸廣闊,格局就會開啟。
心靈脩為一提高,境界成就自然就大了。
廚師們學了秦至庸的手藝,秦至庸就會很自由,不用每天守在廚房裡。除非有他們搞不定的事情,秦至庸才會親自出手。
秦至庸的目標一致沒有變過。他是為了修行,不是為了做廚師。在廚房裡工作,只是謀生。
武痴林點頭道:“那行。我們就一起去。”
秦至庸換了身衣服,和武痴林一起出了酒樓。
………………
二人來到葉問家。
葉問親自來開門。
秦至庸笑著說道:“葉師傅,秦某又來打攪了。”
葉問說道:“秦先生,武痴林,快屋裡請。”
進了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