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調整雖然動作很大,但是對於高振東本人來說,卻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三分廠還是那個三分廠,日常生產和行政管理都由別人承擔了,只是以前是嚴成德,現在是鄭良樞而已。
高振東最近的主要工作,還是啃化學書,那篇價格昂貴的論文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論文比較深,成果是新的,但又不是基於全新的理論,他總不能在自己都沒搞懂就丟擲來。
這和前面那些開創性的東西不同,那些東西隨他怎麼編,大不了就是夢中所得,還能成為一段佳話。
但這個不行,貿然拿出來,自己都不懂,那是要鬧笑話的。
“……以丙二腈為初始原料……”
“……第一中間體為單斜晶系……”
“……第三中間體經乙醇重結晶後,為三斜晶系……”
“……合成路線為……”
這對於滿腦子都是電子、金屬材料、計算機、軟體的高振東來說,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挑戰,尤其是他沒法在系統裡提取出相關教材的情況下來說,想要弄懂這東西,還是要花不少精力。
沒法在系統裡提取出教材,一是因為價格太貴,這種東西他就算是看,也是不存的,二來嘛,就是化學離他的專業實在是有些距離,那些諸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電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等專業基礎教材,他大部分壓根是沒看過的,根本提不出來。
好在化學這東西,其實基礎理論也沒有太多的發展,拿著這年頭的大學化學教材,還是多多少少能印證、吸收一些,只要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蒙人了。
至少能蒙人了,才好拿出來找搞尿素工藝、工程塑膠的向總他們進行下一步,否則這東西說是憑空想出來的,那是絕對沒人相信的。
至於向總對這個分支熟不熟悉,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了,他不會,但他能找到會的。
論文分成好幾部分,另外一個部分,又是另外一種東西,另外一條合成路線,還有得高振東啃的。
高振東正在休息的時候,電話響了起來。
電話來自防工委:“振東同志,請你現在馬上來一趟防工委,有一個臨時的重要會議需要你一起參加。”
高振東收起論文,叫上車子就往防工委趕。
就在高振東還在路上的時候,一個會議室裡,防工委領導、總工,還有幾位同志,正在討論事情。
“領導,這個方向高振東以前沒有接觸過吧?請他來是不是意義不大?”總工問道。
“至少火箭方面他是有所瞭解的,而且他腦瓜子活,如果是搞不搞的問題,叫他來沒必要,但是討論搞什麼這種問題,請他來也許能有一些不一樣的收穫。”
高振東馬不停蹄趕到防工委的時候,就看見這麼一幕,每個人面前有幾份報告,看起來是差不多的東西,應該是在做什麼論證或者是探討。
見高振東到來,領導指了指一個空椅子:“振東,坐,你看看這個。”
說完,把自己手上的一套材料遞給了高振東,看來原本是沒想到需要自己參會的,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還是把自己叫過來了。
高振東將目光轉向了手上的材料,這一看,他就瞪大了眼睛。
《關於研製人造衛星的初步想法》
《提前啟動人造衛星專案的建議》
《……》
這是幾份關於人造衛星的研製建議,雖然報告名字與前世知道的不同,但是上面的名字對於高振東來說還是非常熟悉的,耳熟能詳,大名鼎鼎。
高振東瞪大眼睛的原因,是因為這個事情被提早了太多太多,原本衛星我們提得很早,58年就有想法,但是因為經濟、技術等原因,一直到65年才算是正式啟動,70年才打上去,不過我們的衛星並不是打一顆研製一顆,實際上第二顆衛星早在第一顆上天之前,就已經啟動研究了,所以第二顆上天是比較快的,而且和第一顆結構、任務大不相同。
現在才62年!不過高振東仔細想了想,好像也差不多,前世自己知道的,就是在邱小姐出閣之後,才開始搞衛星的事情,如果按照這個節點算的話,好像現在開始考慮也不算太離譜?
高振東把材料迅速瀏覽了一遍,一旁的領導和同志們,依然在討論這個話題。
他放下材料,聽了一會兒。
領導趁一個發言間隙,轉頭問他:“振東,看過了有什麼想法?”
高振東搖搖頭:“暫時沒有,現在已經定了要搞了?”
領導也搖搖頭:“還沒有,現在是在討論各方面的東西,其他像火箭、發射、遙測支撐等等,都在討論,今天這個,是討論衛星本身的功能的,你腦袋靈光,想法很多很巧,所以把你也叫過來,一起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