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車頂試製失敗之後,
廠裡的技術骨幹和操作能手已經著手開始了對廠裡生產裝置的升級。
如今義大利工程師又改變了圖紙引數,增加了焊接點。
多實驗幾次,一定能把車頂框架成功做出來!
就在融合車間眾人以為雙方合作總算步入正軌,臉上都露出一絲輕鬆的時候,
馬可波羅波又拿出了第二份圖紙。
“上一次關於車門的討論,我們贊同你們沿用傳統框式車門的意見,但是為了保留一定的設計感,我們最佳化了門把手造型和密封條的細節設計。”
機械廠眾人一愣。
一個車門子還需要設計嗎?
能開能關不就得了?
眾人接過圖紙一看!
只見新的設計圖上,整個門把手都是流線型的造型,與車身的線條流動性一致不說,甚至還將原有的外凸型門把手,變成了半隱入式的設計,當門把手不使用的時候會與車身保持齊平,從而有效減少風阻。
你說精緻吧,確實精緻!
你要說注重細節和美感吧,那也確實是注重細節和美感。
但是……
“這一個車門子摳這麼細有必要嗎???”小吳疑惑。
現在機械廠恨不得馬上攢出一個整車出來,怎麼這些義大利人就願意琢磨這些小細節?!
“當然重要!”陳露陽在旁邊開口。
“那老話說得好,細節決定成敗。”
“大老粗的事兒誰都能幹,但是繡花針可不是誰都能拿的。”
“咱們費那麼大勁找他們合作,不就是為了讓他們給咱們幹這些。”
曹青杭點頭:“小陳說的對,車門的事兒就按照他們設計的去生產,看看這種半隱入試的車把手好用不好用。”
陳露陽將曹青杭的話翻譯給馬可波羅波。
馬可波羅波似乎很是高興對方同意了自己的設計,接著開口道:
“除了車把手以外,我們還對車燈進行了調整。”
車燈?
陳露陽以為自己聽錯了,再次問向馬可波羅波求證。
“就是車燈。”
馬可波羅波們將對美學的追求發揮的淋漓盡致。
“上一稿的初始設計裡,為了方便你們現有模具和生產裝置的加工,車燈的外形是方形的,但是方形燈實在太普通,無法突出設計感,所以我們調整了一下車燈的輪廓,讓它的邊緣弧度更加流暢一些。”
這……
陳露陽和機械廠眾人都為難了。
初始設計的車燈圖紙已經給了燈泡廠,讓他們按圖製造了。
結果現在實物還沒拿到呢,你這邊設計方案又改了!
那之前燈泡廠生產的車燈咋辦?
不要了????
“……”
曹青杭沉默半晌,答應道:“行!回頭將這份圖紙送到燈泡廠,讓他們按照這份圖紙再生產新車燈。”
說完了正經事兒,會議裡的氣氛再次尷尬起來。
現如今,雙方還是嚴肅的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