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
不過,這三頓飯該怎麼吃,吃的是什麼,那可大有學問。
當年慈禧老佛爺一頓飯兩百個菜,每一道不過淺嘗輒止;衣衫襤褸的叫花子守在朱門前頭,等著大戶人家賞賜一口吃剩的殘湯剩飯,卻也吃得津津有味。
中國的飲食文化,從先秦時期發展至今,誕生了“川、魯、粵、蘇、閩、浙、湘、徽”八大菜系;隨著時代發展,又創造出了“煎、炒、悶、燉、炸、煮”等多種烹飪手法;在食材的選擇上,更是層出不窮:飛禽走獸、山珍海產……似乎凡肉眼所見之活物,均可入菜。
儘管如此,日漸挑剔的食客,早已不再滿足於傳統菜式所帶來的口腹之慾。
面對競爭空前激烈的餐飲市場,玲琅滿目的各色美食,食客們瞪大眼睛,俯視眈眈,他們想要的是創新、獵奇。
於是,為了迎合這些“饕餮”們,各派廚子們明爭暗鬥,絞盡腦汁。
美味入口,必定是身心愉悅的。
彷彿這世上一切的不如意,在美食的催化下,都能被中和得不值一提。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千金散盡還復來。
不過,世間萬物都講究個相生相剋,凡事都有度,一旦過了量,有可能會樂極生悲。畢竟,有些東西,吃下去容易,吐出來可就難了。
所以食客們,你的一日三餐,吃下去的到底是什麼?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食物之間的禁忌,你真的清楚嗎?
接下來,開始我們的故事吧……
……
……
我叫唐小飯,高中畢業以學渣的成績榮升了個野雞大學。
在校期間,我繼續不學無術。談了好幾場不倫不類的戀愛,可憐的我雖然性別為女,居然也被髮了“好人卡”。
痛定思痛,我決定以後的人生只“向錢看”。
就這麼混到了大學畢業,我躊躇滿志地進入了社會。我要掙錢,有了錢,那麼一切都好辦了,到那個時候,我會男寵在側,左擁右抱,名利雙收……
可現實果然很骨幹,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個電話保險推銷員。白拿了三個月的底薪後,老闆開了我。
第二份工作,是個房產中介,初入這行的時候,帶我的那位小哥哥說,只要跟著他好好幹,月入十萬不是夢。
我信了他的鬼。
又幹了三個月,我把那小哥哥跟店長老婆有染的事兒捅得全公司都知道後,就拍屁股走人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又幹了一段時間小貸公司業務員、皮包公司文員,甚至還當過幾天超市收銀員……
現實,果然給了我重重的一擊。
就在這時,我接到了一個電話。我爸也不知道從哪兒得知了我現在的窘狀,把我噼啦啪啦一頓臭罵後,讓我立刻買張火車票回老家:
“我這麵店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招個工人得開三千往上的工資,你回來我就省了這個錢,你也不用餓死在外面了!”
掛了電話,我就訂了一張火車票。
槐花街上的這家“老唐雞雜麵”從晚上八點一直營業到凌晨兩點,是我爸唐四海十幾年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