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時柴桑兵馬減半,孫策又被調離,主公再想速破柴桑,豈不就容易了許多。”
陸遜的資質也就遜於諸葛亮,甚至還要略勝徐庶一籌,自然是一點就通,僅憑太史慈三個字,就悟出了蕭方的計策。
蕭方笑而不語,預設了陸遜的推算。
劉備伏於案上,目光在地圖上掃來掃去,很快臉上浮現笑容。
“好,軍師這調虎離山之計,確實是一出妙計!”
“虎林位於長江南岸,乃江東糧草往柴桑的轉運之地,孫策焉能不顧!”
劉備拍著地圖大讚。
但旋即,老劉臉上欣喜又變成了顧慮,卻嘆道:
“只是這太史子義,未必就會歸附於備,到頭來只怕成了備的一廂情願。”
或許是當初在青州時,與太史慈的失之交臂,此時的老劉對招攬太史慈,還是有些不自信。
“當年主公乃一縣令,自然沒有底氣招攬這太史慈。”
“何況似太史慈這般世之猛士,就算主公招攬了,也未必就會看得上主公。”
“這也是人之常情,天下豪傑擇主,多是如此。”
“畢竟並不是人人皆似雲長和翼德這般,主公還是一介布衣,便能誓死追隨,不離不棄。”
蕭方一番寬慰後,話鋒一轉:
“但主公現下卻已是一州之主,雄踞荊襄七郡的一方諸侯,以主公現下的威望地位,足以配得上太史慈這等世之虎士為之效命!”
“況且主公當年與這太史慈,還有過共解北海之圍的經歷,說是過命的交情也不為過。”
“所以主公大可不必顧慮太多,只管大大方方,派人去招攬太史慈便是。”
“就憑主公現下的地位實力,以太史慈對主公的那份敬仰,必會欣然來投,助主公一臂之力!”
聽得蕭方這番開解後,劉備恍然明悟,眼中顧慮之色散盡。
他心中,那份面對太史慈的不自信,也隨之煙銷雲散。
“軍師言之有理,是備顧慮太多了。”
“就依軍師之計,吾這就遣孫公祐往豫章,為吾招攬太史子義!”
劉備念頭就此通達,欣然採納了蕭方之計。
討滅孫策,攻取江東的大方略,就此在這帳中定下。
當下陸遜便拜辭而去,以臥底的身份低調東去,前往柴桑追趕孫策敗軍。
孫乾則執了劉備親筆書信,星夜兼程走陸路,繞過柴桑江東軍防線,前往密見太史慈。
劉備則留數千兵馬守樊口,自率主力大軍班師夏口,一面休整士卒,一面安撫人心,為攻取江東做準備。
…
千里之外,下邳。
一隊隊的曹軍,浩浩蕩蕩的開入了這座徐州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