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猛將,精通水戰步戰和騎戰,全能猛將…
這一連串字眼,聽得老劉精神為之大振。
這等人物,放眼天下,那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莫說他劉備,換成任何一位君王,聽聞這世上有這等全能猛士,都焉能不為之驚喜。
關鍵是蕭方還說,這位猛人跟自己還有交情!
劉備思緒飛轉,無數江東豪傑的名字,從自己的眼前流過。
驀然間,一個名字定格在眼前。
“太史子義,莫非軍師所指之人,乃是太史子義?”
劉備脫口道出了那個名字。
蕭方一笑,微微點頭。
老劉恍然大悟。
原來是東萊太史慈啊,那可不是跟自己有交情麼。
當年北海被黃巾軍所圍,太守孔融以性命相托,請太史慈前往平原向他求救。
太史慈單槍匹馬,憑著萬夫不當之勇,硬生生的殺出一條血路,往平原向他搬取救命。
於是他義不容辭,當即率軍奔赴北海,與太史慈合力擊破黃巾軍,解了北海之圍。
當時他就對太史慈的忠勇,深為欣賞,有意想招入麾下。
可惜當年他的官職,不過一小小平原令,雖欣賞太史慈,卻不好意思開口招攬。
太史慈雖為世之猛士,但畢竟不是伯樂,雖敬重他的俠義,卻並未將他視為一方諸侯,自然也不可能主動投奔。
於是解北海之圍後未久,太史慈便應同鄉漢室宗親,朝廷欽命的揚州牧劉繇之召,浮海南下前往了江東。
他自知沒有資格挽留太史慈,也只能依依惜別,眼睜睜看著這般一位世之猛將離他而去。
卻不想世事無常,如今他已是荊州之主,而劉繇這個根紅苗正的揚州牧,卻為孫策奪了江東,最終憂憤病死在了豫章。
而太史慈作為劉繇舊將,則召集其是部,盤踞于丹陽與豫章之間,手中據有五縣之地。
“原來蕭軍師對江東人物形勢,竟然也瞭如指掌!”
陸遜嘖嘖讚歎,爾後指著地圖道:
“這太史慈確實勇猛非凡,手中又握有五千劉繇舊部,實力說強不強說弱也不弱。”
“因孫策急於爭奪荊州,故西進以來只奪取了豫章郡沿江的柴桑,彭澤等諸縣。”
“對於豫章以南等劉繇舊部盤踞的各縣,則以招撫為主,暫時未全力討伐。”
“此前為防範太史慈,他只派韓當率五千兵馬,坐鎮虎林,就近監視這太史慈。”
“倘若主公能說服這太史慈,發五縣之兵北上,對虎林一線發起進攻,便能威脅柴桑側後,有切斷長江航道的危險。”
“若韓當不敵,則孫策就只能親自抽調柴桑之兵,往虎林對付太史慈。”
“如此一來,蕭軍師這調虎離山之計便是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