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漢是一往無前的橫行猛衝,來自幽州燕地的另一位將軍,麾下也是三千人,卻是暮氣沉沉,滿腹躊躇。
臘月中旬,常山郡北部,耿況回首望去,綿延橫向的山脈峰巒如聚,上頭覆蓋著冰雪,像守衛平原的巨人。
而他們拼死拼活也無法攻克的常山關(今拒馬關),依然穩固。
常山關是蒲陰陘最大的隘口,若能破開南下,從山區到平原,順著河流,區區二十里下坡路可至。
然而天下險塞畢竟需要尊重一下,耿況終究未能破關而入,就只能走號稱“十八盤”的山路繞道。上谷兵為此要多走兩百里山路,沿途蜿蜒曲折,坡度大,轉彎急,一面是高山,一面是懸崖,且有些路段山勢陡峭,無道可行,得臨時架橋才能透過。
費了數日時間,他們才鑽出太行山區,兵卒減員不少,戰馬也損失嚴重,但好歹是翻過了天險。
進入平原後,耿況立刻帶兵進攻了上曲陽(今曲陽縣)。
上曲陽和北漢都城下曲陽名字雖像,卻不是一座城,甚至不相鄰。
下曲陽(今河北晉州市)在鉅鹿北部,上曲陽卻在常山郡北部,兩城相隔兩百多里。
下曲陽是大城市,上曲陽卻只是個偏僻小縣城,奪取並不困難。
難的是上谷兵下一步的去向,耿況接到了寇恂遣輕騎緊急送來的信,講述了漁陽發生的劇變,以及吳漢的膽大妄為。
那吳漢也是心大,居然請寇恂在他不在時,幫忙照料漁陽政務烽燧,寇恂現在要管上谷、代、漁陽三郡之政,頭都要大了。
寇恂又擔心吳漢孤軍深入,功敗垂成,錯過了兩郡突騎聯手,橫掃幽冀的大好時機;但又怕他僥倖成功,佔盡功勞,讓上谷難堪。
寇恂雖然穩重,但畢竟正值壯年,功利性還是有點重,耿況卻一點不擔心,反而感到一番喜悅。
“吳子顏橫空而出,倒是讓老夫不必發愁了。”
耿況最憂心的不是如何建功立業,而是怕上谷突騎表現太過卓著,立功太多。
他的長子耿弇年僅二十二,卻已經是魏車騎將軍,軍中二號人物,專領幷州軍務,前段時間又打了場富平大捷,光芒蓋都蓋不住。
兒子都這麼厲害,若是當父親的再能征善戰,魏王是不是要將幽州也交給耿家啊?耿況擔心,魏王倫恐怕會寢食難安,畢竟他亦是以臣子身份反了王莽。
耿況雖然南下,但對直接去協助景丹夾擊真定王仍有遲疑,上谷兵繞後確實能一舉改變西線形勢,但景孫卿是他的故吏,耿況又怕魏王會覺得,他們在撇開王命串聯,搞一個“上谷系”出來。
這下好了,有個寧為雞頭的吳漢冒尖,那他老耿,就可以舒服地做“牛後”,笨拙地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又不至於惹人矚目。
“繼續向南,行兩百里,擊真定郡與井陘關之間糧道。”
拉景丹一把,這是情義;但又不幫徹底,這是分寸。
不愧是學《老子》出身,才四十多歲的耿況,很明白多藏必厚亡的道理。耿弇負責盈,做父親的負責虧就行,如此耿家才能像月亮一樣,雖時有盈虧,卻能長懸於夜!
耿況捋須笑道:“後生可畏啊,這天下,還是交給伯昭、馬援、吳漢這些年輕人去征伐罷!”
“至於老夫,給汝等做陪襯即可!”
……
PS:第二章在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