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輪到第五倫了,既然用捷徑做不出來,為了得到這關鍵的一分,除了掰著指頭硬算,還能如何?
更何況,此舉亦能讓士卒們知道,這黃金,是誰給他們發的!
此策已經定下,而這時候,奉命審訊漢朝遺老們的馮衍也回來了,匆匆向第五倫稟報。
“大將軍,公孫祿被臣一席話說得慚愧難當,已於家中自縊而亡!”
他手還有些顫抖,這真是馮衍與復漢派徹底割席的一夜啊,往後就回不了頭了。
“但已經搜檢了眾人家中,甚至還拷問了不少人,卻仍不知劉孺子嬰去向!”
不是前漢遺老們乾的?
第五倫皺起眉來,這件事真是越來越有趣了。
“會是誰呢?”
……
同樣是五月三十日夜,在距離常安以西數十里的豐鎬之間,這兒是西周故墟,已經算京師郊區了。
昨夜得知王莽南巡狩後,不少常安人從城裡逃出來,部分往南,大多數則往西逃,足足有一兩萬人。
在鎬池,逃匿計程車人百姓遇上了剛從西渭橋擊破射聲營,渡水南下的耿弇部,點著火把朝常安以西建章宮而去。
原本奉王莽之命去渭水支援射聲營的長水胡騎,則在見勢不妙後,選擇成建制向西撤退:他們多是來自隴西六郡的屬國羌胡,不回家還能去哪?一路上也沒少燒殺搶掠。
在這兵荒馬亂之際,選擇出逃的人也常常遭殃,但有一支數十人的隊伍,卻全副武裝,安然渡過豐水,抵達了一座小塢堡。
回到自家塢堡後,安陵縣人弓林這才拍著自己胸口:“總算是回來了。”
弓林乃是關中豪強之一,祖上是漢武帝時的光祿大夫,家族在渭水南北都有產業,政局變動之際,他正好在常安,得知王莽出奔,也欲逃走,卻被一位膽大包天的同行朋友拉著,去幹了一件說出去能嚇死人的事!
冒充第五倫的兵卒,從大鴻臚府將劉孺子嬰,給接出來!
弓林一路擔驚受怕,但他朋友方望卻渾然如沒事人,攙扶著已經十七八歲年紀,卻仍如傻子,見人就哭鬧的劉嬰從車裡出來。
這讓弓林不由感慨:“瞻之,你的膽量真是極大!”
“值此亂世,若沒點膽量,如何成就大事?”方望相貌醜陋,留著三叉鬍鬚,身著儒服,卻遇事不驚,彷彿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但弓林仍有不解,覺得方望是南轅北轍:“我與瞻之往來十餘年,知你頗有智略,你十年前就說,新莽遲早覆滅,不能為其效力,如今果然如此。”
“但你為何不謁見第五倫,我聽說他招賢納士,又是驅逐王莽的大功臣,此番進入常安,必有一番作為,瞻之若能投效,以汝智慧,當得重用!”
方望讓人安頓好劉嬰,卻不以為然地說道:“我在關中變亂之際,從平陵跑到常安去,就是為了等待第五倫。”
“然而數日前,一看其檄文,我便知道……”
“第五倫是舍易而取難,欲摒棄復漢大旗而自詡湯武,以力征經營天下,逆大勢而為,別看今日威風,但遲早敗亡!”
……
PS:第二章在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