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舟給她的設定就是抓住每一絲機會賺錢,然後全部存起來給女兒求生路。
設定上就要考慮,‘為母則剛’。
呂受益的求生意志已經強烈到突破天際了,而思慧要讓女兒活下來的精神信念比呂受益還更強。
黃毛這個角色,有一點點不善於說話,不太會說話,但是勇,猛,而且是五人組中,唯一一個真正的表現出來的好人。
他的特點就是樸實,以道德評價一個人,而不是以感情。
這也是黃毛給程勇最大的震撼。
所以,一開始槍藥的劇情,只凸顯出了黃毛的勇,卻沒凸顯出黃毛這個人是個好人這一點。
畢竟前後是衝突的。
韓舟的版本中,黃毛的出場用了一個陳成講述的真病人的故事,來進行代替。
黃毛就是那個用得來的聯絡方式聯絡阿三國藥商,結果發現電話打不通,跑去問警察為什麼電話打不通的人。
而他,搶藥也不是為了自己活下去。
而是因為他的同為慢粒白血病病人的工友,吃不起藥,身體已經垮了,黃毛這才想辦法想要搞到藥。
而他也不是純搶,是搶藥後,給了成本價。
因為他得知阿三國那邊藥就是這個價。
而被搶藥之後,程勇認為,如果人人都這樣,那自己這個生意怎麼做的下去,於是和呂受益一起去堵黃毛。
最後在黃毛住的地方發現他分藥給病友,覺得黃毛不是個壞人,又戰鬥力強,於是招攬黃毛入組。
原版黃毛故事和這個大差不差,但是前後顯得不一致,這樣稍微一調整,整個角色就從一而終了。
畢竟是配角沒那麼大的篇幅展現他的變化,這樣是最完美的狀態。
大家看電影經常能發現一個問題。
有些人的劇情,非常突兀。
其實,不是導演沒考慮編劇沒寫。
而是剪輯出來太長,最後只能忍痛砍了一些東西。
所有的劇情不連貫,其實本質都不是不連貫,而是故事講得太拖沓,導致必須砍掉一些東西才能減少電影時間。
既然看過原版,也聽過那麼多病人的故事,韓舟自然要修正這些地方。
儘量用最簡單的故事戲劇衝突最明瞭的方法,直接完成每個角色的人設樹立,人格樹立。
而神父,在韓舟的‘藥神五人組’中,也不再是翻譯官。
神父的工作是,教人,不要迷信!
負責給病人講解藥效,科普藥效,科普各種和慢粒白血病有關的知識。
這個身份,幹這個事情,效果最為炸裂。
神父幹這個工作,順理成章的引出張長林賣假藥。
順理成章的讓神父帶著五人組找上張長林。
而這個工作和這個身份,製造出的笑料更多。
本質上,這部片子其實有很多喜劇部分。
但是礙於很多角色都是病人身份,所以沒辦法玩兒太多笑料。
但韓舟這麼一設計,神父就脫離了病人身份,純純以神父和科普者兩個極端身份的衝突來製造笑料。
這樣就讓神父從‘五人組’中最沒有存在感,變成了搞笑擔當。
韓舟版本的框架,也根據這個來搭建,調整,加上真實的病人的故事,加上數倍於原版的拍攝成本。
效果力求要比原版的效果還要好。
雖然這種改變,每一個點提升的質感只有一絲,甚至有可能是白辛苦。
但這種細節多了,電影質量提升個半籌,絕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