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lo樹先生》拍完時,陳大勇激動地像是瘋子。
把魏源的帽子丟下了山崖。
歡呼雀躍,想要逃離蕭縣。
後來喝的酩酊大醉,與韓舟魏源一起在蕭縣的街頭撒酒瘋。
如今《少年包青天》拍完,陳大勇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
這拍攝強度,比拍電影強度還高。
關鍵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的拍攝,陳大勇似乎還沒看到電視劇,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故事出來的效果。
畢竟陳大勇這些年想要當導演,也在學習相關知識,加上自己是攝影,又會剪輯,所以在內心已經把成片的大概摸樣剪輯了出來。
陳大勇總覺得,《狸貓換太子》這一節,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這個故事,可能會是電視史上永久的豐碑。
其實他沒感覺錯。
在前世,《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是偵探歷史上永久的豐碑。
雖然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出來時,還沒有偵探的概念,也沒有福爾摩斯,沒有大偵探波洛。
但這個案子,的確是在偵探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無關故事結構,無關詭計陰謀,無關文字遊戲。
就是一種大膽的嘗試,一種真實和荒誕結合後,讓人一聽就感覺這個故事太屌了,但是又感覺有些真實的感覺。
《狸貓換太子》最早出自元雜劇《金水橋陳琳抱妝盒》,後來被寫進明代《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鎮》、清代《三俠五義》等。清代末期,這個故事流傳到南方魔都,被改編成京劇搬上戲臺,演出後轟動魔都,後被改編成評劇、豫劇、黃梅戲、呂劇、湘劇、潮劇等等各種劇種,競相傳唱。
在整個歷史上,能和《狸貓換太子》比拼生命力的故事橋段,只有兩個。
一個是三國,一個是西遊,就算是《白蛇》《七仙女》也在狸貓換太子之下。
這種衝古代穿透時代而來的故事張力,與各個時代互相印證,被很多人修改,最終形成的故事,在戲劇上來說,是一種最頂級的藝術。
陳大勇感覺,《少年包青天》《狸貓換太子》這個單元,未來最終會拿遍電視屆的大獎。
果然,韓舟還是對拿獎情有獨鍾。
當然了,在原版中,這個故事叫做《翻龍劫》不過韓舟還是把它改回了《狸貓換太子》。
“咔!”
所有人都看向了韓舟。
坐在監視器後的韓舟,摸出了煙盒,抽出一根菸,手拱起來擋住風。
“啪嗒!”
打火機燃燒出的火焰,點燃了菸頭。
“嘶~”
“滋滋~”
一股煙霧噴了出來。
包拯扮相的韓舟才起身,拿著大聲公:“《少年包青天》,殺青!”
“轟!”
整個片場,大量的觀眾,轟然暴動。
陳大勇接過韓舟遞出的煙盒,抽出一支菸,叼在嘴裡,取下帽子,叉腰看著現場,傻笑著。
“不熱嗎?”
“熱?”韓舟:“可太特麼熱了!”
夏天的蘇省,誰來誰知道!
空氣溫度四十幾度,地表溫度七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