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裡擺著兩副一大一小扛鈴,小的扛鈴五十七斤,大的一百二十多斤。
這所謂的槓鈴,實際上是一根削光的小雜樹棍放在兩塊圓不圓、方不方的石磨上做成的。
兩棵松樹伸出來的粗樹枝上,掛著兩個用麻布袋裝沙子做成的沙袋。
兩棵油茶樹中間,還搭一根光滑的雜木,這就是張濤的單槓。
靠山的那一邊,他按一本殘缺的武林秘籍,埋了二十幾根木樁,被稱之為梅花樁。
張濤迷上練武,主要是受武俠小說和村裡舞獅熱影響的。
八十年代初農村流行舞獅熱。周圍的村都組建了舞獅隊,每到年底和春節他們就鑼鼓沖天、耀武揚威地挨村挨村去表演。
那個時候村民袋子裡都沒幾個錢,打牌賭博的少。
特別是年輕人,一到冬天就閒得頭皮發癢,力氣沒地方發洩。他們嚷嚷著也要搞個舞獅隊。
在他們的鼓動下,村裡幾個把師不甘心自己的一身武藝被埋沒,下衝村舞獅隊也順勢而生。
張濤有幸被選入了舞獅隊。
先是學桌子上的表演,主要有跳桌子和在桌子上倒立。
跳桌子有很多方式,如跨角跳、劈叉跳、正跳等。倒立又有肩倒立、頭倒立、手倒立等方式。
然後就是學打拳、舞棍、耍大刀。
這些都不過是學下簡單的套路而已,那些基本功都被忽略了。
張濤印象最深的是,師傅反覆要求,在表演時一定要大聲的“嗨!嗨!”。
靠著這大聲的“嗨”,嗨出幾分威武與氣勢來,以掩蓋基本功不足的缺點,同時也藉此調動觀眾的情緒。
幾年以後,舞獅隊散了,而張濤習武的興趣,卻培養起來了。
他痴迷武術,到處拜師學藝,卻一直沒尋到真正的名師高人,只能憑著從書上看的片鱗半爪自己瞎練。
後來,從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上,他領悟了練功真諦,開始以苦練速度為主。
所有的攻擊動作,每天以一千次為標準,一直堅持到現在。
如今,他這一身駭人武功,既有其天賦異稟,更有其苦練使然。
張濤抓起那副重槓鈴,抓舉了十幾次。隨著大口的呼氣吸氣,他心裡平靜好受了許多。
高子是自己的鐵桿兄弟。他高中是大喜事,自己應該高興才對。
難道人家要陪自己一起落榜嗎?那真是太小肚雞腸,非英雄好漢所為。
“濤哥,你躲到這裡來了!”
猴子氣喘吁吁地從山下跑過來,“害得我到處找你!”
“有什麼事嗎?”張濤淡淡地問道。
“找你玩唄!”猴子眼光裡,有一種讓張濤感動的溫暖。
“謝謝!”張濤感激地說,“我沒什麼!”
猴子自知學識水平有限,說不出什麼安慰人的大道理。
他能做的,只能是陪老大嬉笑打鬧,讓老大盡快從落榜的陰影裡走出來。
雙方沉凝片刻後,猴子伏在張濤耳邊神秘地說:“濤哥,我們去南沖水庫洗澡去吧!”
張濤會去嗎?如果去了,又有什麼事會發生嗎?敬請關注下文!
釋出於0905
來自作品集落榜濤哥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