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衝村小學操場,書付的喪事熱熱鬧鬧進行中。
張濤不恥下問,虛心學藝。劉海誨人不倦,大談敲鑼學問。
張濤心生失望,不由“哦”了一聲,神色懊惱道,“敲鑼原來是門這麼高深的學問,那你叫我過來幹嘛呢?”
還有半句話,他壓在嘴邊,沒讓它出來。那就是,你這不是在耍我嗎?
他心裡還想,你劉海把敲鑼說得比整隻樂隊最重要,可我看,也就那麼回事。
隨著這想法,他臉上也露出了不以為然的樣子。
“現在是告祖的時候,以“禮先”為主,整個樂隊,都只是簡單重複的演奏。”
劉海看到張濤的表情變化,決定給英雄一點安慰。
“如果你想敲鑼,我教你一下就懂的。“。
“那行!你教我吧!”張濤馬上陰轉晴,高興起來。
聰明的濤哥,果然是一點就透,一學就會,並且很快出師。
為什麼呢?因為師父上廁所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靈場前來了個弔唁的,“禮先”高唱,“開門鑼!”意思是迎客。
所有“八先”都看向張濤。張濤當然不懂什麼開門鑼,就疑惑地與大家眼睛對眼睛。
旁邊拉二胡的師傅忙提醒說:“趕緊敲鑼,連敲三下,一重兩輕。”
出了這檔子事,劉海一回來,張濤就知趣地自動退位讓賢。
仁龍坐在桌子邊,搖頭晃腦念著祭文。祭文都是短句。每句後面那兩個字,他都會唱出長長的拖音、顫音。
張濤頗感好奇,便駐足觀看起來。
張濤心想,原來老爸也是一個感情挺豐富的人。
你看他樣子,就彷彿自己死了爹孃一樣傷心。對一個普通的死人,你都有這麼豐富的感情,為什麼在家裡卻又總是板著臉呢?
張濤搖頭嘆息一聲,真是老爸的心,海底的針,猜不透的。
他正要走開,與他爸坐對面的,那個叫張軍的禮生喊他說:“濤哥,過來,你和你爸來演對頭戲吧!我到外面有點事就來。”
有老爸在,張濤可不敢自作主張,他用徵詢的眼光,看了看父親。
仁龍點頭同意,他才坐到張軍的位置上。
受現場肅穆氣氛感染,張濤正襟危坐。
孝子到桌前跪拜時,他按照父親的悄聲吩咐,也像模像樣當起“禮先”來。
“拜兒!”父親喊。
“升!”他跟著喊。
孝子連磕三下頭,他就連喊了三聲。
“初上香!”父親又喊。
“初進香!”他從孝子手上接過香菸。
“亞上香!”“亞進香!”
“再上香!”“再進香!”
“獻果!”父親喊。
“獻別!”他喊。
跟著,又是三聲一模一樣的“拜兒!”“升!”孝子就到前面桌子前跪拜了。
幾分鐘後,孝子在另外兩張桌子前跪拜完,又繞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