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他的話鋒一轉,語氣突然加重。
“我真的就不明白,國家教育為什麼幹些這樣毫無眼光、勞民傷財的事呢?”
“小學教育我們且不管,那算是認字和基礎教育。”
“初高中六年時間,如果復讀的話還要多幾年,家裡花那麼多的錢,我們花那麼多的時間與精力,學那麼多的東西,究竟是圖個什麼呢?”
“如果考上了大學,端了鐵飯碗,倒也還值得,我們自己和父母親人的心血也沒有白費。”
“可是,考大學是坐獨木橋。要跨過這座橋,又何其艱難。”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學生在擠,擠得是頭破血流、嗚乎哀哉,可又有多少人能擠過去呢?”
“就我們神農市的情況而言,充其量恐怕也就五百分之一吧,那剩下的四百九十九個怎麼辦呢?”
“流落社會,自尋門路,各顯神通。”
“路寬的、有背景的,像猛子他們,就直接參加工作。家裡有錢的,也可以經商做老闆。”
“像我們這些家裡無錢無勢的人,不外乎兩條路,或打工,像一隻無頭的蒼蠅,到處亂竄亂撞;
或務農,像父輩們一樣,終日頂著嚴寒酷暑躬耕躬畝,做有知識的高學歷新農民。”
小文長嘆一聲繼續說:“是的,我們這些高中生,大多數自以為讀了幾本書、學了不少知識而沾沾自喜、恃才傲物。”
“可踏入了社會,我們卻發現,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安身立命的本領,所學的所有知識也毫無施展的舞臺。”
“那些枯燥無味的公式定理,那些比天書還難背的古文、英語單詞,它們與我們生活與工作毫無關係,對我們的處境改善也沒有任何裨益。”
“無論是務農還是打工,我們與大字不識幾個的白丁幹一樣的事,拿一樣的工資。”
“既然結果是這樣的,那國家投入這麼多的錢,培養我們幹什麼呢?”
“是為了造就我們這種心比天高、命如紙簿的變態心理,還是為了造就我們這樣滿腹經綸卻毫無用處的廢才呢?”
說到這裡,小文突然停了下來,大口地喘著氣,深邃的眼光看向窗外。
目光裡既充滿了對未來的希冀與憧憬,又飽含了對現實的憎惡與憤怒。
張濤也順著小文的目光往窗外看。
窗外不遠處是一個菜市場,此刻正是中午交易的高峰時期。
會打算盤的家庭主婦,圖個便宜往往選擇這個時候來買菜。
許多上班族的人,也神色匆匆順便把明天的菜採購回家。
菜市場熱鬧非凡,熙熙攘攘。小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都想抓住這最好的商機,把自己的貨物儘快脫手。
小文指著下面來來往往的人,神色分外迷茫。
“其實,我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一粒塵埃,一隻螞蟻。”
“沒有什麼理想啊抱負之類的東西,有的只是渺小與平凡。”
“從學校、從書本出來,我們就與所謂的偉大、崇高拜拜了。”
“我們就得面對生活、融入生活,成為大千世界普普通通的一員,每天為吃喝拉撒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