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此次遼軍南下的主帥,遼族的大王子,耶律廣延!耶律即是遼族最大的姓氏,同時也是遼族王室的姓氏,現任遼族的統治者,便是耶律廣延的父親,耶律青。而耶律廣延則是耶律青的長子,也是遼族大王的繼承人。當然,耶律青並不只有耶律廣延一個兒子,除了耶律廣延之外,耶律青還有三子一女,其中以**耶律廣萌最得耶律青的疼愛。
此次遼族大軍南下,耶律廣延特意向耶律青請求到了這次南征軍統帥的位置,目的很簡單,如今耶律青年事已高,隨時都有可能將王位傳下來。耶律廣延雖然是耶律青的長子,但卻是缺少功績,遼族一向崇尚尊重強者,耶律廣延若是沒有相應的功績和威望,就算是繼位成為遼族的大王,只怕也不能服眾。
而這次南征,耶律廣延可以說是勢在必得,就是要在這一戰中打出自己的威望。可是沒有想到,這南征第一戰,竟然連個小小的砮城都沒有能夠拿下,這讓耶律廣延又惱又怒,所以才會那麼大的脾氣,恨不得將這次帶兵攻城的耶律榮斬了。而那名跪在軍帳中間,身穿灰色鎧甲的中年將領,便是耶律榮,他本就是耶律廣延的堂兄,一向都是耶律廣延的堅定支持者,所以他很清楚自己這次真的是惹怒了耶律廣延,臉色都已經成了死灰色。而十分清楚耶律廣延性情的他,此時也知道自己是萬萬不能求饒的,若是求饒,那也只能是激怒耶律廣延,反倒是像現在這樣俯認罪,說不定還有一條活路。
“且慢!”就在那左右兩名士兵準備按照耶律廣延的命令,將耶律榮拖下去的時候,忽然從旁邊響起了一把聲音,止住了那兩名士兵的動作。卻是坐在耶律廣延右手邊的一名身穿銀白色鎧甲的將領,見到這將領話了,那兩名士兵也不敢輕易動作,而坐在上的耶律廣延卻是眉頭不由得一跳,臉色也變得越難看起來。
這名將領不是別人,而是耶律廣延的親弟弟,耶律青的三子耶律廣浩。這次雖然耶律青同意了讓耶律廣延擔任南征軍的主帥,但卻安排了耶律廣浩擔任軍中的監軍,在軍中的權力卻是不下於耶律廣延。對於這個安排,耶律廣延心中當然是一萬分的不願意,可是又不敢出言反對。況且這次南征之前,所有的準備工作,包括安排在後秦國內的奸細,全都是由耶律廣浩負責的,耶律廣延也沒有什麼藉口可以反對,只得是同意這個任命。
耶律廣延和耶律廣浩雖然是同胞兄弟,可在遼族大王的寶座爭奪當中,兩人可是鬥得你死我活,哪有半點兄弟情分。今日攻打砮城失利,耶律廣延之所以會生這麼大的氣,主要也是因為在耶律廣浩面前丟了這麼大的面子。如今聽得耶律廣浩竟然出聲制止了自己的命令,耶律廣延的臉色當然不會好看到哪裡去,不過耶律廣延肚子裡有火,卻也不好就這麼無緣無故作,只能是沉聲喝道:“三弟,這耶律榮作戰不利,死有餘辜!你為何呵止我的軍令?”
耶律廣浩哪裡會不清楚耶律廣延心裡在想些什麼,耶律廣浩和他的這位喜歡喊打喊殺的大哥不同,他從小就崇尚漢人的文化,主張學習漢人的制度,並且喜歡任用漢人為自己做事。在他看來,漢人能夠統治中原這麼多年,漢人的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遼族若是想要再中原佔據統治地位,就必須引用漢人的各種制度。
耶律廣浩的主張雖然遭到了不少遼族貴族的反對,但是卻得到了遼族當權者,自己的父親耶律青的贊同。所以雖然耶律廣浩是最小的一個王子,卻得到了耶律青的重用,族中的許多事情都交給他去辦,這也是為什麼耶律廣浩是最小的一個王子,但能夠和耶律廣延這個名正言順的繼承者平分秋色的原因。
耶律廣浩雖然知道耶律廣延對自己很不滿,不過沒有怎麼在意,雖然他也很想從耶律廣延手中奪得繼承人的資格,但他也知道,南征計劃關係重大,絕對不能出什麼閃失。當即耶律廣浩便是對耶律廣延一抱拳,說道:“大哥!這耶律榮雖然作戰不利,但畢竟是我軍難得的勇士,若是就這樣殺了,未免有些可惜了!再說,如今大軍才是打了第一仗,就這麼斬殺大將,恐怕對軍心也有影響!大哥若要懲罰耶律榮,不如先免了他的死罪,讓他戴罪立功,豈不是更好?”耶律廣浩此言一出,軍帳內的其他兩人也是紛紛求情。
“哼!”其實耶律廣延如何捨得真的殺了耶律榮,這耶律榮雖然平庸,但畢竟是自己手下難得的一員猛將,況且耶律榮的父親還是自己的親叔叔,若是殺了耶律榮的話,只怕耶律廣延也將失去對方的支援。剛剛耶律廣延也只是太過生氣,所以才會下令斬殺耶律榮,那命令一喊出口,耶律廣延就有些後悔了,卻是礙於面子不好收回命令。眼下既然有耶律廣浩求情,耶律廣延也就正好借坡下驢,冷哼一聲,喝道:“看在三弟的面子,暫且饒了你這狗奴才!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下去領一百軍棍!滾!”
得知自己死裡逃生,那耶律榮慌忙跪在地上不住地朝著耶律廣延和耶律廣浩磕頭謝恩,慌忙退出了軍帳,去領那一百軍棍去了,一百軍棍雖然難捱,但總比丟了小命要好。
等到耶律榮退出去之後,耶律廣延又是一聲冷哼,卻是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耶律廣浩,冷冷地說道:“這些漢狗當真可惡!等到明日,我當親率大軍,攻打砮城,我就不相信了!我這次帶來的整整三十五萬大軍,會拿不下這座小小的砮城!”
聽得耶律廣延這麼說,耶律廣浩的眉頭不由得一皺,馬上便出言說道:“大哥!切不可輕敵啊!我聽說這次砮城的守將竟然是大周國的大將軍李珂!此人用兵了得,而且深得大周軍的軍心!雖然不知道他是如何帶領大周軍奪取了這後秦國的砮城,但是有他守在砮城,我們要想拿下此城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原本今日攻打第一道關卡的將領就是由耶律廣浩手下的親信,也是在軍帳中的另一員將領,蕭哲所率領的。在攻打第一道關卡的時候,耶律廣浩從蕭哲那裡得知守關的竟然不是後秦軍而是大周軍,就感到奇怪,後來乾脆親自檢視,卻是現守將竟然是有大周軍戰神之稱的李珂,不由得大吃一驚。所以才會在奪下第一道關卡之後,下令大軍不得追擊,同時又向耶律廣延建議穩妥防守。
可是沒有想到,耶律廣延本來就對這次拿下第一道關卡的是耶律廣浩的親信蕭哲感覺很不爽,如今耶律廣浩又建議自己穩妥攻擊,乾脆就讓自己的手下耶律榮接替了蕭哲的職責,帶兵攻打第二道關卡。可是沒有想到這耶律榮太不爭氣,竟然敗退了,這讓耶律廣延更加沒面子。現在聽得耶律廣浩又在勸說自己穩妥,當即便是火大了,喝道:“哼!三弟!這次攻打砮城,不是應當是三弟手下的那些刺客協助大軍攻取關卡的嗎?為何沒有成功?”
“呃!”聽得耶律廣延突然提起了這件事,耶律廣浩也是臉色一變,在南下攻打砮城之前,他們自然是仔細研究過砮城的地勢。針對砮城的特殊地勢,耶律廣浩獻上一計,就是利用自己安排在後秦國多年的奸細混入砮城進行破壞,配合遼軍攻取砮城。可是沒有想到,本來是萬無一失的攻城之戰,卻是稀裡糊塗地失敗了,那些刺客一個都沒有回來,不用說,肯定是全軍覆沒了。耶律廣延現在大有將此戰失利的原因賴到耶律廣浩身上,雖然有些強詞奪理,可偏偏耶律廣浩卻沒有辦法反駁,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只能是沉默不語。
耶律廣浩不說話了,可在軍帳中的蕭哲卻是忍不住了。蕭氏也是遼族的大姓,可以說,遼族就是圍繞著耶律和蕭這兩個姓氏建立起來的。蕭哲雖然不是遼族的名門望族出身,但卻是被耶律廣浩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對耶律廣浩那是十分的忠心。眼見自己的主子受辱,蕭哲又豈能旁觀,當即便是起身喝道:“大王子!此事應當是手下那些奴才辦事不利,又怎麼能夠怪罪到三王子身上!況且,先前三王子早就向大王子提醒過,但大王子卻沒有聽取大王子的建議,才會導致有此大敗!如今卻是要將過錯按在三王子身上,這也未免太不講道理了吧!”聽著蕭哲的話,不僅是為耶律廣浩鳴不平,甚至還有指責耶律廣延不聽忠言的意思,就差沒有指著耶律廣延的鼻子說,這次失敗就是耶律廣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