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期內英國建造了148艘,日本建造164艘,美國只建了40艘。
從數量上看,南部非洲處於領先位置。
不過從總噸位上看,英國才是第一。
南部非洲的165艘軍艦,排水量總噸位為42.9萬噸,平均每艘2600噸左右。
英國的148艘,總噸位達到45萬噸,平均每艘3040噸。
和這倆相比日本就是弟弟,164艘軍艦總噸位尚且不到39.4萬噸,平均每艘大約2400噸左右。
美國人這一次也拿了一個第一。
雖然美國人制造了40艘軍艦,不過總噸位達到了19.3萬噸,平均每艘接近5000噸。
“馬達加斯加”的滿載排水量達到32000噸,從這個角度上說還不如“赤城”號的42541噸。
不過“馬達加斯加”的載機量天下無敵,整整是“赤城”號的兩倍。
英國新建的兩艘航空母艦,本質上還是以前的“伊麗莎白”。
要知道英國那兩艘“伊麗莎白”現在艦齡已經接近20年了。
強大的皇家海軍怎麼能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毫無存進呢?
所以皇家海軍就在“伊麗莎白”的基礎上進行修改。
這一改不要緊,原本“伊麗莎白”的載機量是108架,結果修改之後只剩下96架,總之就離譜。
這個結果肯定不能讓皇家海軍滿意,所以在“馬達加斯加”抵達聖洛克之後,皇家海軍就向“馬達加斯加”發出邀請,希望能進一步增加對“島嶼”級航空母艦的瞭解。
為了迎接“馬達加斯加”號,樸茨茅次軍港同樣準備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不過皇家海軍比鐵憨憨的法國人多了個心眼,在歡迎“馬達加斯加”號的時候,皇家海軍本土的六艘戰列艦和兩艘“伊麗莎白”傾巢而出,再加上其他近百艘中小型軍艦,給“馬達加斯加”玩了個分列式。
這尼瑪哪是歡迎儀式——
分明就是特麼下馬威!
“這不奇怪,也就只有我們南部非洲海軍,現在才配得上這樣的待遇。”還沒有離開英國的楊·史沫資擔心“馬達加斯加”號一眾軍官心態失衡。
任誰看到眼前這一幕,估計心情都不會太好。
“這就是全世界最強大的皇家海軍嗎?我分明聞到了破敗和腐朽的味道!”李傲不客氣,皇家海軍看似強大,不過除了兩艘“納爾遜”之外,其他戰列艦都是1920年以前下水的型號,跟“馬達加斯加”相比都是爺爺級別。
話說皇家海軍也已經接近十年沒有大型作戰艦艇服役了。
南部非洲自從世界大戰之後,新入役了四艘戰列艦,六艘“城市”級航母,即將入役的還有四艘“島嶼”級。
英國世界大戰後就造了兩艘BIG7,再加上最近才開工的兩艘“伊麗莎白”——
哦,英國新造的這兩艘“伊麗莎白”,被命名為“皇家方舟”級航空母艦,首艦“皇家方舟”號也已經下水,預計兩年後服役。
這時候“馬達加斯加”號的艦橋內人有點多,李傲說話這麼不客氣,原本表情都有點凝重的軍官和工程師們鬨堂大笑,氣氛瞬間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