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是原則性比較差,同時在家裡面被父母影響嚴重的人,他們很可能架不住父母的“苦口婆心”,就答應幫親朋好友的“忙”。
在這一次事件之中,就有九個員工被父母和親朋好友給拖下水。因此江淼才下定決心,要嚴格推動中上層管理人員的異地任職,讓他們脫離鄉土的人情圈子。
這既是為了公司好,也是為了員工好,免得他們禁不住父母和親朋好友的各種請求和人情往來,最後鋃鐺入獄。
安排好這件事,江淼便讓各個部門做好準備工作,要在年底之前,逐步完成異地任職的調整。
江淼又恢復日常的科研工作。
不過這幾天,他並沒有繼續搞育種研究。
因為書雅帶領的團隊,再次改進了海綿電池的工藝。
實驗室內。
江淼看著一塊全新的海綿電池。
書雅給他介紹了一下情況:“我幾個月前就發現了海綿電池的一些缺陷,這幾個月一直在做改進工作,這就是這幾個月的兩個成果之一。”
“是結構不均勻的問題吧!”其實江淼早就知道,不過他並沒有提醒,畢竟現階段是的海綿電池已經足夠用了。
書雅無語地看了他一眼:“是的,看來你早就發現了。”
“現在情況如何?”
“第一代海綿電池由於地球重力的影響,在重複生成海綿結構的過程中,底層的海綿電池密集又混亂,導致蓄電量下降,而且還影響了迴圈次數。”
這個情況就是海綿電池的海綿結構體,需要三次疊加生成,才可以確保能量密度達標。
之前的加工工藝,是先將第一次生成的海綿結構粉碎,然後新增到第二次生成為的培養溶液之中,重複兩次操作,就可以獲得能量密度達到每立方米400千瓦時的海綿電芯。
然而這種工藝有一個致命缺點,就是海綿結構的粉末,進入培養溶液之中,很快會受到地球重力勢能的影響,從而快速沉積在反應容器的底部,這導致海綿結構不均勻。
“你如何解決?”
“我調整了海綿粉末的顆粒度,同時調整了工藝順序…”書雅向他仔細介紹了改進的工藝。
新工藝採用三合一法。
將海綿結構的粉碎顆粒度控制在非常精確的一個大小,剛好可以透過海綿結構的細孔結構,但又不容易掉出來。
然後將海綿結構粉末放入一個完整的一次海綿結構體中,透過勻質震動處理,讓粉末充分分佈在海綿結構體內。
最後透過注入營養液,進行二次結構生成,新生成的結構會將海綿粉末和完整的海綿結構體融合在一起。
生產時間縮短了,而內部的結構更加均勻了,有缺陷的部分減少了90%。
“效能有什麼變化?”
“蓄電密度增加到了每立方米623度,最大放電密度則達到每立方米607千瓦時,平均放電密度可以達到每立方米602千瓦時。”
書雅繼續說道:“最大充電和放電功率,則達到112千瓦。最關鍵的迴圈次數上面,如果是極限充電放電,即長期充電放電功率達到100千瓦以上,仍然只能維持500到600次迴圈。”
“如果放電充電功率在80到100千瓦之間,則可以迴圈600到800次;如果功率在60到80千瓦,則可以迴圈800到1000次;如果功率低於60千瓦,迴圈次數可以達到1500次左右。”
江淼對於這個成果還挺意外的:“不錯,不過這個技術短時間內沒有必要推出,過幾年再更新吧!可以先做技術儲備。”
“我知道。”書雅知道第一代海綿電池的效能已經夠用了,沒有必要急匆匆推出第二代產品。
“另一個成果呢?”
“你之前不是培育了橡膠草?現在情況如何?”
“幹嘛問這個?”江淼說了一下橡膠草的情況:“根據實驗田的採收情況,表現最好的一個品種,可以畝產4300公斤的橡膠草根塊,根塊的膠含量為16.7%左右,產生膠71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