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光伏板生產商知道,高速公路和城市核心區,肯定會被大企業佔據,但農村和鄉鎮地區,肯定是他們可以進入的地方。
不僅僅可以考慮給提供電動汽車換電服務,還可以考慮發展家用電池業務。
對於農村地區,房子的面積比較大,用空地可以放一個大電池。
這些光伏板生產商已經想到了各種各樣的推廣模式,摩拳擦掌準備進入鄉鎮搞光電直接賣電的模式。
這就是電池便宜之後,各種企業會自發想到的業務。
而海陸豐公司等電池生產商,既然已經選擇了這種模式,其他企業只能使用這種方式。
為了避免有人使用電池卻不付費,海陸豐公司、京能電池、國電電池需要確定換電電池的控制系統,只能接入特定的系統,才允許進行充電,這樣可以確保收費。
當然海陸豐公司也允許企業或者私人直接買斷電池,一立方米電芯就3萬塊錢。
覺得自己不需要頻繁更換電池,又可以忍受5個小時充滿電的客戶,自然可以直接購買電池。
新聞釋出會結束後。
劉海濤又邀請了一部分相關企業的管理層,討論了一個多星期,才確定好了車載動力電池的標準。
一共搞了3個規格,分別是50公斤級、100公斤級和150公斤級。
還有電池的長寬高尺寸、充電電壓和功率標準、放電電壓和功率標準等。
這些標準都需要一一確定下來。
搞好了這些事情。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份。
整個四月份期間,國內電池、新能源、電網、汽車、造船的上下游企業,都非常忙碌。
哪怕是鶴城時代這種鋰電池龍頭企業,都在快速佈局,以應對接下來的浪潮。
三桶油藉助其在國內的各種加油站,增加換電專案和光電專案。
各個車企宣佈將在未來一年內推出換電車型,有些車企乾脆連車型都不研發了,直接將插電式電動汽車改為換電式電動汽車,主打一個趕時間。
不僅僅是傳統的轎車生產商做出改變。
連三一重工、徐工集團、中聯重科這些工程裝置製造商,也紛紛宣佈擁抱新能源,要搞電動工程車輛。
不到一個月時間。
光伏板企業的訂單就拉滿了。
海陸豐公司、京能電池、國電電池的電池工廠都沒有開始建設,訂單就收到了幾百億。
或許擔心產業再次過熱,官方也這一次也動作迅速,要求各地嚴格稽核光伏專案、風電專案和綜合換電專案,不允許盲目和重複投資。
儘管如此,但國內新能源產業還是和今年的夏日一樣“燥熱”起來。
國內經濟一改前幾年的頹廢,竟然有點像08年到18年期間的發展趨勢。
各路媒體紛紛報道這方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