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造船的董事長代棋國一行人,很快就拿到了海陸豐公司物流事業部的30條內河運輸船、10條海洋散集運輸船的訂單。
這些船隻都是電動運輸船。
其中內河運輸船訂單中,1000噸級散集運輸船10條、2000噸級散集運輸船10條、5000噸級散集運輸船10條。
10條海洋散集運輸船,1萬噸級5條,2萬噸級5條。
除此之外,還讓江新造船公司研發生產兩款電池補給船。
一款內河使用的電池補給船,上面可以運載電池,還有快速更換電池集裝箱的調裝裝置。
另一款則是在近海使用的電池補給船,設計和內河那一款大同小異。
之所以設計電池補給船,主要擔心電動運輸船在途中電量不足,或者附近港口沒有辦法停泊該級別的船隻,只能在外海或者途中進行補給。
這就類似於燃油補給船。
對於不太景氣的造船行業而言,這麼多訂單,至少可以讓江新造船廠幹大半年了。
畢竟傳統運輸船不僅僅利潤低,而且非常內卷,造船行業的各類船型之中,也就建造天然氣運輸船比較賺錢。
就在江淼送走了代棋國一行人後。
南電集團總經理劉山河再次來訪,而且不僅僅他們一起過來,還有國家電網、招商國際、中遠海運、國家電投、三峽集團、中廣核、華電重工等企業。
這些企業分為三個型別,電網、港務、發電。
顯然比起民營企業,這些國企的訊息更加靈通。
他們其實在一個多月以前,就收到了海陸豐公司研發出海綿電池的相關訊息,這一個多月不是在研究海綿電池的效能,就在討論如何利用海綿電池。
電網的想法是利用海綿電池進行調控供電波動。
港務則偏向於利用海綿電池發展換電服務。
新能源發電企業則偏向於利用海綿電池,調控浪費掉的電力,讓其回本週期變得更加短。
結果就是各家討論之後,又發現海陸豐公司自己在佈局內河電動運輸船、換電碼頭,他們覺得乾脆四方合作。
聽了劉山河等人的描述。
江淼倒是沒有意見:“你們的想法我瞭解了。”
他們三方的想法非常簡單,那就是改造港口,在港口建立換電站,這個換電站可以實現填谷削峰、出售電力。
只要可以實現這一點,那新能源的大局就會被徹底盤活過來。
江淼說出了海陸豐公司的規劃:“我們公司打算採用租賃電池的方式進行營運。”
“租賃電池?”招商國際的趙總還第一次聽到租賃電池的說法,便好奇地問道:“不知道江總要如何出租電池?”
江淼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開門見山:“非常簡單,一立方米的電芯的全壽命使用週期,租金一萬塊錢,外加一萬塊錢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