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這是無聲的抗議。對自己遭受的待遇表示不滿。
5月21日,日寇偷襲隴海鐵路。
若干座鐵路橋被炸燬。隴海鐵路被切斷。
至此,徐州戰場,再無可為。
5月22日,統帥部命令放棄泰安。全線撤退。
國軍且戰且退。
多處陷入苦戰。
張庸依然是在安慶坐鎮。
這邊,日寇也是虎視眈眈,咄咄逼人。
一旦張庸離開,日寇就會長驅直入,直接威脅到漢口安全。
最終,六月初,日寇逼近徐州。
國軍放棄徐州。
滇軍60軍負責殿後,傷亡慘重。
同時,南線,日寇向國軍第三戰區發起突擊。
日寇沿著桐廬、衢州、上饒、鷹潭一線持續突入,攻勢凌厲。
局勢危殆……
焦頭爛額……
張庸在安慶,深深的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獨木難支。
在這樣的國戰當中,一個人的力量,真的很有限。
一個人是無法力挽狂瀾的。
哪怕是有系統也很難做到。
雖然,自己成功的守住了安慶,迫使日寇無法沿著長江攻擊前進。
可是,在其他方向,日寇卻是勢如破竹。攻城略地。
日寇佔領徐州以後,繼續向西攻略。
打通了津浦鐵路的日寇,在兵力調配上,更加隨心所欲。
從華北南下的日寇師團,順著隴海鐵路向西攻擊。一直佔領開封。威脅洛陽。
隨後,許昌、漯河、汝南(駐馬店)等地先後被日寇佔領。
在第三戰區,日寇也從桐廬西進,佔領衢州,威逼鷹潭、上饒,兵鋒直指南昌。
至此,大片國土淪喪,日寇重兵開始向武漢合圍。
安慶。67軍軍部。士氣比較低沉。
連續一個多月,接收到的全部都是噩耗。都是戰敗的訊息。
面對日寇瘋狂的進攻,國軍除了潰敗就是潰敗。
稍微好一點的,就是成建制的撤退。
中原戰場已經完全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