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的這幾通電話,已經透露出了足夠的訊息。
若是都這樣了。
還不能引起家鄉的父母官的重視。
那這昭縣,就真的沒法再待了。
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幾十張攤位,上槐村的製衣廠,村後茶山煤礦百分之二十六的股權。
陸陽在昭縣的投資一共也就這些。
茶山煤礦的股權,這一部分屬於優質的重資產,每年保底分紅不低於數十萬,若發展起來,將來肯定還會更高,所以陸陽若是肯脫手的話,肯定也會有的是人想接手。
但陸陽不會這麼做。
這是手裡的最後一步棋,他寧願放爛了,這一部分股權,誰也休想從他手裡拿走。
態度,對,剛才之所以拿出煤礦的股權來說事,就是在表明自己的一個態度,這昭縣,自己不是離不開它,要走的話,誰也攔不住。
上槐村的製衣廠,美絲特服飾總部公司所在。
前年。
去年。
今年上半年。
這兩年半,它完美的扮演了陸陽的現金奶牛,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再說一個緊要的。
製衣廠的規模,用一句話來形容,那是很複雜。
它因為生產模式,廠里正經來上班的工人,包括打雜工,裁料工,車隊司機,銷售,駐紮縣城人員,攤位管理人員,合計一共大約也就不到百來人。
但這裡面,是不包括生產環節裡最重要的做衣服踩縫紉機的女工的。
根據堂哥陸有仁的統計,經過這兩年的發展,與廠裡面簽訂有外包合同,住家做衣服,踩縫紉機的女工,已經有統計超過了1500人。
這1500人,也就約等於是1500個農村家庭。
這裡有個“約”,也需要解釋一下,因為有些家庭,已經不止擁有一臺縫紉機,一個跟廠裡簽訂了合同的製衣工,掙了錢以後,有多餘的勞動力,有些家庭是會選擇再添置一臺縫紉機的,而這樣也就形成了婆婆和媳婦,或者兩娘女,一起給製衣廠打工掙錢的優秀例子。
能羨慕死周圍一大片的人。
可是即使如此,1000多個家庭,以每個家庭平均五口人來計算,若製衣廠繼續再放假下去,或者乾脆宣佈倒閉,這得關係到多少人的生計?
不是陸陽吹牛,若逼著他,真這麼搞的話,肯定會出大事情。
當然,陸陽也不傻,不會去這麼瞎搞,真這麼瞎搞出了問題,姑且這屆領導會臉上很難堪,他陸陽也同樣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
所以,先就這樣吧,放個假,也給大家提個醒。
這裡有人可能就要說:你不是說賣嗎?你若賣了,別人買走了,不是也一樣能繼續生產衣服,繼續讓工人們有工作,工人們有工資拿?
是,沒錯,若光看表面,確實也是這樣。
可是,誰又能保證,這個接手的新老闆,他能繼續把製衣廠辦好,辦下去呢?
說個最簡單的。
訂單誰來維持?
1500名以上的工友,加上內部管理層,合計不低於1600名工人,以每個月的最低平均工資150元來計算,一個月光只是發工資,就得發出去大二十來萬多人民幣。
有人可以去問問李主任嗎?
問問他敢不敢接手?
有這個實力嗎?
對了,李主任大概應該是買不起的,這位慣會的伎倆,是玩借雞生蛋的那一出,可這一套伎倆,在陸陽這裡肯定行不通。
沒有真金白銀。
若真的在昭縣待不下去,陸陽肯定是寧願把廠子關門,最後1分錢不掙,也不會便宜了某些人。
至於後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