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特使到了後,我親自和他們談。”二月二十九,襄陽特使到達關中,直接到櫟陽拜見天子和長公主。
長公主命令大鴻臚袁耀以諸侯之禮相迎,並讓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劉和等朝中重臣設宴招待。
小天子大為不滿,衝著長公主大叫大嚷,認為這有損朝廷的威儀,
“他們是叛逆,是叛逆,朕絕不會重禮相待,絕不會,朕要殺了他們……”長公主連哄帶勸,但小天子就是不聽,歪著個腦袋和長公主對著幹。
長公主一怒之下,把他關在了屋子裡,讓他把《春秋》從頭到尾抄一遍,不抄完,不準出來,並命令趙松和楊修嚴格監督。
小天子像頭瘋狂的小老虎,把屋子裡的東西砸了個稀巴爛,一個字也不寫。
長公主氣得渾身顫抖,淚如雨下,當著丞相蔡邕等大臣的面痛罵大將軍,
“陛下都被大將軍教壞了。過去我叫陛下幹什麼,他就幹什麼,現在呢?現在我說他一句,他就頂撞我十句。我叫他往東,他偏偏往西,他根本不聽我的話。自從從洛陽戰場上回來,他就像個野人一樣,整天打打殺殺,舞刀論劍,隔三岔五就出去騎獵,沒有一天能安安心心坐在屋子裡讀書唸經。他現在哪像個大漢天子?哪有半點君主的樣子?”這是皇帝的家事,蔡邕等人不好說什麼,只能勸慰一番了事。
襄陽方面對這次議和非常重視,大大小小派了十幾個官吏,為首者就是襄陽朝廷的太常卿蔡瑁,其他還有諸如韓嵩、蒯良、龐逸、馬鉉、徐庶、石韜等大吏,實力很強勁。
長安朝廷中很多大臣和他們都是朋友。韓嵩是穎川韓家的人,和荀攸、鍾繇、陳群等人都是多年的好友。
徐庶是穎川陽翟人,早年以俠勇聞名。後棄武從文,師從水鏡先生,和陳衛有同門之誼。
蔡瑁曾在朝中做過校尉,蒯良、龐逸(龐德公的兒子)、馬鉉(襄陽馬家的人)都是襄陽高門望族,他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相識的故舊。
當天晚上的筵席舉辦得很成功,氣氛很融洽。三月初一,下午,雙方在櫟陽宮正式會談,長公主親臨。
襄陽方面拿出了一個完整的議和方案。這個方案接受了朝廷的招撫前提,尊奉長安的天子和朝廷,但在這個前提下,襄陽方面要求立藩。
襄陽的天子被廢黜後,襄陽的廢帝、襄陽朝廷上的劉氏宗室要求封土地建諸侯,要擁有自己的封地,要擁有封地上的全部軍政大權。
蔡瑁說,只要長安的天子和朝廷答應了這個議和方案,天下即刻一統,社稷將恢復穩定,大漢將沿著中興之路迅速推進。
三月初一,晚上,鳳凰池***通明。襄陽的議和方案完全出乎長公主和朝中大臣們的預料,誰都沒有想到天下一統的日子竟然來得如此快速。
以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劉和為首的一幫大臣更是欣喜萬分,連連向長公主表示恭賀。
蔡邕等大臣認為,當年高祖皇帝打天下的時候,也曾建立藩國,這是穩定天下最快最好的辦法。
等到天下穩定了,國力增強了,天子和朝廷的威儀威震天下了,再設法削藩,逐步奪取藩國的權柄,打擊藩國的實力,實現大漢的中興。
太傅楊彪一言不發,坐在那裡打瞌睡。太尉荀攸、太常許劭、大司農李瑋被長公主特許參加了今晚的議事,但三人情緒低沉,臉上的笑容很勉強,也沒有對這份議和方案做出任何評價。
大司馬徐榮、代行太尉事的光祿勳張燕、左車騎將軍鮮于輔、衛尉呂布、執金吾趙雲等大臣神色凝重,誰都沒有說話。
五位將軍在鳳凰池議事上同時保持沉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鳳凰池的氣氛。
長公主忍不住問道:“徐大人,你的意見呢?”
“立藩的確是個迅速穩定天下的辦法。”徐榮躊躇良久,緩緩說道,
“但這個‘藩’如何立,藩國的封地有多大,藩國保留多少軍隊,藩國每年要向朝廷上繳多少賦稅等等,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需要很長時間的磋商,所以我們還是先談吧。談一段時間後,我們大概就能知道襄陽有多少受撫的誠意了。”徐榮這句話相當於在興高采烈的大臣們頭上潑了一盆冷水,鳳凰池的氣氛頓時冷淡下來。
三月初三,正在武關巡視的大將軍李弘接到了大司馬徐榮的書信。李弘勃然大怒,把手中的書信狠狠砸到地上,怒聲吼道:“既然逼我殺人,那就不要怪我無情了。”傅幹大駭,急忙撿起書信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