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長河落日第十一節大將軍接到訊息後,以巡視陳倉、大散關防務為由,連夜出城。
大將軍是此案的主審官,前期審訊的詳情只有大將軍知道,他不在,這案子也沒法審。
長公主大為氣惱,一口氣全撒在廷尉卿張邈頭上,把他怒斥了一頓,責令他於本月內審結楊懿一案。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劉和等大臣乘機上奏,認為大將軍軍務繁忙,無暇審案,謀大逆一案還是移交給廷尉府審理為好。
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等大臣連忙勸諫,認為此議不妥,而且大將軍已經開始審案了,不宜中途換人。
雙方唇槍舌劍,爭得面紅耳赤。就在這時,穎川太守韓銘急報朝廷,襄陽派出了議和特使,是否允許他們北上長安。
朝廷早在洛陽大戰結束後,就曾數次下書招撫襄陽叛逆,而且提出了優厚的招撫條件,但襄陽方面沒有任何回應,置之不理。
此刻突然聽到襄陽派人前來議和,長公主大喜,急忙下旨,命令韓銘陪同襄陽特使北上,有關和新任穎川太守張超交接的事由其下屬辦理。
如果襄陽方面有意受撫,那麼荀彧就不能殺,辛評、荀諶、審榮等原洛陽大吏就不能殺。
殺了他們,襄陽方面和其它各地叛逆會對長安的天子和朝廷充滿懷疑和恐懼,會讓他們感到生存的危機,嚴重影響招撫大事。
長公主什麼話也沒說,返回了櫟陽,和中書監大臣商議招撫襄陽的事情。
襄陽如能受撫,徐州、江東、巴蜀也就不足為慮,這樣不但天下能迅速穩定,更能極大地促進中興大業迅速走向成功。
長公主決定全力以赴,盡最大可能招撫襄陽。二月下,廷尉府審結弘農太守楊懿一案。
雖然楊懿犯有欺騙朝廷,欺上罔下等多項罪名,但因為他主要目的是為了賑濟災民,且自己沒有中飽私囊,所以從輕處理,罷職了事。
宗正楊奇受到牽連,御史臺認為他有袒護縱容之罪,上奏彈劾。楊奇被免去宗正卿一職,轉任太中大天。
兩天後,長公主下旨,轉拜臧洪為宗正卿,轉拜禰衡為少府丞。同日,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劉和、廷尉卿張邈趕到櫟陽覲見長公主,就如何審理丁立、許混和朱魭三人的案子具體徵詢長公主的意見。
許劭是長公主的老師,朱筱嵐大人是長公主府的長史,這三人的案子要想審結,朝堂上的阻力非常大。
但一旦得到了長公主的支援,事情就大不一樣了。
“他們三個人都被押到了京城?”長公主看完三位大臣的奏章後,隨口問道,
“現在都關在廷尉府大牢嗎?”
“是的。”張邈躬身說道,
“臣以為,既然楊懿的案子已經結了,這三個案子就不能再拖了,還是儘早結案為好,免得各州郡人心惶惶。如今朝堂上下的眼睛都盯在這三個案子上,如果久拖不決,恐遭人非議,有可能損害天子和朝廷的威信。”長公主沉吟良久,搖了搖頭,
“暫時緩一緩,先看看襄陽那邊可有受撫的誠意。如果襄陽確有受撫之意,並且很快受撫,那麼天子和朝廷的威信就會驟然增長,而且朝堂上的矛盾也會更加激烈……”長公主神情嚴肅,冷峻的目光從三位大臣的臉上一一掃過,
“你們明白我的意思嗎?”蔡邕、劉和、張邈三人互相看看,臉顯憂色。
如果襄陽受撫,朝堂上的矛盾就不是現在各權勢之間的明爭暗鬥,而是兵權之爭。
長公主要和各方聯手,齊心協力削弱和奪回大將軍手裡的兵權了。
“這件事先放一放,竭盡全力招撫襄陽。”長公主揮揮手,不容置疑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