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做丞相?”鮮于輔詫異地望著李弘,連連搖頭,
“他資歷不夠,除非再過十年,否則絕對不可能。”
“怎麼不可能……”李弘用力揮揮手,大聲笑道,
“把朝堂上有資歷做丞相的大臣都趕下去,仲淵不就順理成章,入主丞相府嗎?”鮮于輔目瞪口呆,
“子民,你想幹什麼?”李瑋如果做了丞相,既控制了外朝,又控制了內朝,最害怕的不是別人,而是長公主。
長公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李瑋的人統統趕出中書監,或者甩開中書監,重新起用尚書檯,以尚書檯作為國政的決策中樞。
李瑋要想實現這個目的,需要我們的鼎力相助。也就是說,他要把外朝的大門向北疆武人敞開,讓北疆武人儘可能進入朝堂。
“我們做一個設想,如果朝堂上形成這種格局,長公主在得不到幫助的情況下,只有拱手讓出權柄,她沒有任何抵抗的餘地。但正因為我們預先設下了子烈(徐榮)這步棋,長公主有了反擊的實力,她可以迅速做出回應,以尚書檯為權力中樞,繼續掌控權柄。”鮮于輔恍然大悟,
“你想重新控制尚書檯?”弘微微笑道,
“上次,長公主和朝廷為了削弱我的權力,修改官制,設中書監為權力中樞,把尚書檯丟到了一邊,把它變成了個養老的地方。現在沒人關注尚書檯,在局勢沒有明朗之前,誰都不會注意到尚書檯。”
“最近,長公主下旨,調整了一批官吏,趙戩、左彥、王烈等人都被調進了尚書檯,而餘鵬則被拜為京兆尹,陳登也到宗正府任職。顯然,仲淵這是在為自己增加外朝實力,而把我們的人調到尚書檯養老。好,好事啊……”李弘笑道,
“這次,我乘著請辭大司馬的機會,把更多的人調進尚書檯,將來,局勢一變,國政決策就到了我們手上,不費吹灰之力。”
“到了那個時候,北疆武人不但在外朝已經站穩了腳跟,而且還控制了權力中樞尚書檯,朝政盡在我們的掌控之中。”李弘喜笑顏開,非常興奮地問道:“羽行兄,你看此策如何?”
“我先退一步,迷惑他們一下,讓朝堂上的危機暫時緩和下來,以贏得各方的好感,並得到部分士人的擁護。”
“然後再幫助李瑋入主丞相府,逼迫長公主和李瑋分裂。這樣,我們在外朝可以形成各方勢力之間的制衡,有效制約李瑋,削弱李瑋的實力;在內朝可以控制尚書檯,控制決策權,為小天子將來主政打下堅實的基礎。”鮮于輔想了很久,突然問道:“你要殺多少人?”
“不,不,不……”李弘連連搖手,
“我不會殺人。我不但不殺人,我還要儘可能保護所有可能被殺的人。只有這樣,此計成功之後,我才能穩住朝堂局勢,才能穩住中興策略,才能爭取足夠長的時間等待小天子長大。如果朝堂上一直這樣激烈爭鬥,不要說平叛策略將一再延遲,就連剛剛起步的中興大業都有可能保不住。”十二月上,櫟陽。
大司馬大將軍李弘堅決要求親審此案,而且一連三奏,這讓長公主大感為難。
她首先下旨批准了太尉荀攸的懇求,允許他迴避,並拜光祿勳張燕暫領太尉事,主持太尉府的日常事務。
同時,她召集中書監大臣議事。中書監陳群竭力上陳,認為此案由天子老師親審最為合適,併力薦太傅楊彪、大將軍李弘共同主審。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劉和、太僕孔融、廷尉張邈極力反對,連連上奏勸諫。
廷尉張邈還親自趕到櫟陽呈述原因,認為不合律法。長公主委決不下,私下召見大司農李瑋、少府張範,徵詢意見。
兩位大臣也認為此案應該由廷尉府審理。李瑋說,實在不行,就由殿下親審。
殿下去一趟長安,露個面,剩下的事就交給廷尉府去辦。年底前,此案一定能水落石出。
長公主隨即做出決定,並讓中書監擬旨。陳群聞訊,大驚失色,連夜派人急報長安大將軍李弘。
十二月中,謀刺天子案發生的第五天,大司馬大將軍李弘上奏天子,請辭大司馬一職。
李弘在奏章中聲淚俱下,表示為了朝堂的穩定,為了中興大業的成功,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今臣決心西征,西疆不平,則臣不歸。臣可能就此馬革裹屍,再無歸期,特辭去大司馬一職,以免貽誤國事。
朝堂震驚。長公主手詔大將軍,極力安慰。她和中書監、尚書檯等大臣仔細商議,但誰都猜不透李弘的心思。
難道他當真要放棄兵權?大將軍想幹什麼?第二天一早,丞相蔡邕、代領太尉事的光祿勳張燕、御史大夫劉和等二十多位公卿大臣齊聚櫟陽宮。
這次太傅楊彪來了,而且還是第一個到。大臣們緊急商議對策。丞相蔡邕鼓掌相賀,認為此奏足見大將軍的忠誠,天子和朝廷應當接受大將軍的辭呈,並建議廢除大司馬一職。
無人響應。此時此刻,大將軍突然上奏請辭大司馬,絕不是交出兵權這麼簡單的事,鬧得不好可能是一場血腥殺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