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問鼎中原第七十七節
“我給你這道手令,是保護你的,你應該相信我,就象我相信你一樣,但你顯然沒做到。”李弘笑道,
“你不相信我,尤其是關中大戰結束後,你完全陷進了朝堂上的權勢之爭,一門心思想控制權柄。你試圖利用官制的修改,讓北疆人完全控制中興策略的走向,繼而推進中興策略的前進。本來這種做法無可厚非,但因為你不再相信我,對我隱瞞了官制修改後可能爆發的危機,並在攻打洛陽的策略上蓄意製造了一場危機,從而讓你我在不知不覺中同時掉進了外朝大臣設下的陷阱。”李弘盯著李瑋,神色平靜地問道:“我現在有些不明白,你為什麼不相信我,要故意製造事端,讓北疆勢力一分為二?”
“大將軍怎麼會不明白?”李瑋臉顯疑色,
“大將軍如果不明白,怎麼會將計就計,乘勢逼迫天子御駕親征,鞏固兵權,並以籌備天子實力的名義,拉攏和分裂外朝勢力?”
“我對你最憤怒的地方就在這裡。”李弘臉色陡然一沉,冷聲說道,
“北疆人是一個整體,士人也罷,武人也罷,不可分割,分則兩敗,合則牢不可摧。但你不但製造事端分裂了北疆勢力,還和一部分外朝勢力默契配合,聯手對付我,我當然無法容忍。好在賈詡大人及時趕到了洛陽提醒了我,否則我一時還無法領悟到朝廷危機的關鍵所在。我一直認為你昏了頭,想獨自控制權柄,卻沒想到隨著關、洛士人的入朝,外朝勢力已經急劇膨脹,並迅速對北疆人造成了威脅。過去我們一直以為外朝派系越多,實力越分散,對北疆人的威脅越小,現在看來我們未免太輕視他們了。事實和我們預料的恰恰相反。”
“當初我是反對關、洛士人大量湧入朝堂的。我在朝堂多年,我當清楚關、洛士人的實力,但長公主和你急不可耐,我沒任何辦法阻止。其實,關、洛士人公開拒絕朝廷的徵辟,不願出仕,其背後有外朝勢力的支援。”李瑋苦笑道,
“過去,河東和河內計程車人都屬於關、洛士人一系。我這麼說你應該明白了吧?”李弘微微點了點頭,
“你不相信我,就是因為我支援長公主和朝廷大量徵辟關、洛士人嗎?你認為我無視北疆人的利益,損害了北疆人的權勢,危及到了北疆人的安全,是嗎?”
“是的,我曾在書信中數次詳述了理由,希望大將軍要適當制約朝廷對關、洛和其它地方士人的使用,不能在北疆人沒有完全控制權柄的情況下,把各地士人一下子放進朝堂。但大將舉當時迫於長公主和朝廷的連番重壓,明確表示了支援。”李瑋連連搖頭,
“大將軍,你知道我們當時在晉陽有多麼被動嗎?關中大戰後,增兵和定都問題遲遲未能解決,為什麼?很簡單,只要北疆人在朝堂上,北疆人就是朝堂上其它所有勢力的對手,或者稱之為敵人更為恰當些。”
“關、洛士人過去就是洛陽朝堂上的主要力量,現在他們變成了晉陽朝廷的主要力量,那麼朝堂上的一些中間勢力隨即見風轉舵,我們馬上便陷入了被動。”李瑋嘆了一口氣,
“我那時無法得到你的支援,而外朝大臣卻有恃無恐,為此我不得不另謀他策,以求迅速擺脫危機。”
“朝堂危機的關鍵是外朝對相權的爭奪和對皇權的鉗制。如今外朝勢力越來越大,朝堂危機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唯一扭轉局面的辦法就是分化外朝勢力。而要想分化外朝勢力,首先就要讓外朝勢力失去共同的對手。外朝勢力沒有了共同對手,就無法合力,無法合力就會分裂,繼而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這也叫將計就計?”李弘低聲說了一句,笑笑,然後抬頭對筱嵐說道,
“這麼多年了,大臣們指責仲淵最多的地方是什麼?你知道嗎?”
“在這一點上,我雖然不太贊同仲淵的做法,但出於維護北疆利益考慮,還是……”筱嵐欲言又止。
她沒有完全明白李弘的意思,話說了一半不好再說了。
“仲淵一而再再而三地壓制其它地方計程車人入朝為官,其出發點的確不錯,但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關、洛士人集中入朝的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難道仲淵沒有責任嗎?”李弘轉頭望著李瑋,語氣較為嚴厲,
“外朝士人勢力強大了,危及到北疆人安全了,你這才亡羊補牢,先自殘,再傷人,難道這很高明嗎?北疆勢力分裂已經成為事實,你我都無力挽救,但北疆勢力分裂會不會導致外朝勢力分裂?”李弘無奈地搖搖頭,
“仲淵,你這個脾氣至今不改。說得好聽點,是太過自信,說得難聽點,就是自以為是。這次如果不是賈詡賈大人及時提醒,我不會回朝幫你。這是最後一次了,如果下次你還是這樣恣意妄為,我會讓你在朝堂上消失。”李弘初先幾句話,李瑋倒是恭恭敬敬地聽著,聽到後來,李瑋知道李弘已經沒有責備的意思,神態馬上便變了,眉宇間頗有幾分自傲。
“外朝勢力正在分裂。”李瑋笑道,
“這一點大將軍無需擔心,我們現在所需要的不過是時間而已。如今朝堂上三足鼎立,長公主一系,天子一系,外朝一系。過去曾聲威顯赫的北疆勢力成了這三大權勢的組成部分,外朝勢力的共同對手已經消失了。外朝勢力現在不是和我們抗衡,而是在和長公主,和天子抗衡。
“現在的大漢是長公主主政,十年後的大漢是小天子主政,在這十年中還會發生很多很多無法預料的事,所以外朝各個勢力該如何選擇,該向誰效忠,自有一番權衡,但分裂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
“大將軍,我們曾一直擔心你像過去一樣,為了維護北疆人的團結而接受朝廷的決策,那樣外朝的勢力將更加強大,中興策略的持續推行將遇到重大阻力,北疆人將在外朝勢力的正面抗衡下步履維艱。”筱嵐心有餘悸地說道,
“幸運的是,大將軍這次下了決心,一心一意要扶持小天子,從而迅速緩解了朝堂上的危機。”
“我們在一起待了十幾年,一起讓北疆崛起,一起讓大漢走向中興,這一點默契還是有的。”李弘笑道,
“仲淵很早就說過,做什麼事,都要利益最大化。北疆本是一體,分裂了就面臨失敗,這一點仲淵不會不明白。因此當仲淵聯手外朝向我施壓,肯定有讓北疆利益最大化的辦法。我仔細想了一下,這個辦法只有提前扶持小天子。這樣北疆人一部分擁戴長公主,一部分扶持小天子,雖然看上去北疆人分裂了,但北疆人的勢力卻更大了。北疆人的中興策略是一致的,在這個前提下,將來無論朝堂上發生什麼事,北疆人都能屹立不倒。”
“但是……”筱嵐擔心地說道,
“這裡有個很嚴重的問題。此策讓長公主勢力更強了,也讓天子勢力從有到無而且飛速發展,十年後,兩人可能會因為權力移交問題發生衝突。因為權柄的移交不僅僅是長公主和天子兩個人的事,它直接關係到朝堂上所有勢力的切身利益,沒有衝突是不可能的。”
“你擔心我和仲淵發生正面衝突?”李弘指著李瑋笑道,
“你放心,只要我們象過去一樣互相信任,這種事就一定有辦法避免。”
“為避免十年後的朝堂危機,首先要確保北疆人控制權柄。”李瑋說道,
“從目前這件事來看,北疆人的力量顯然不夠,我們即使控制了中書監,控制了軍隊,但依舊無法完全控制朝堂。這個事實我們必須承認,必須接受,在北疆人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控制朝堂之前,我們只能韜光養晦,只能想方設法削弱、拉攏和分裂其它勢力,只能利用天子、長公主和外朝三方權勢互相廝殺的機會蓄積力量,等待時機成熟後再控制外朝,繼而盡最大可能控制權柄。”大將軍同意李瑋的說法,他和李瑋夫婦就朝廷的局勢發展商討了很久,直到深夜才把兩人送出府門。
馬車即將離去的時候,李瑋突然問道:“大將軍,那道手令何時還給你?”
“你留著吧。”李弘不以為意地揮揮手,
“那道手令除了何風,沒人能看明白。你留著它,算我對你的一個承諾。”李瑋感激地深施一禮,驅車而去。
李弘送走李瑋夫婦後,直接趕到了後府內書房。書房內,鮮于輔、張遼、傅幹、王凌、蔣濟等人聚集在一起,正在商議擬定明天朝會上的奏章。
看到李弘進來,鮮于輔急忙迎上去,小聲問道:“仲淵怎麼說?他夫婦兩人此時來見你,可是冒了很大的風險,有可能會讓人誤解你們已經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