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董卓主動求和,如果董卓沒有遭到朱儁、毋丘毅的倒戈一擊,如果顏良等人完全控制著京畿三關,那這個機會的確有,但現在就很渺茫了。
徐榮稍加思索之後,手指地圖說道:“在保證北疆的前提下,我們只能用最少的軍資和最少的兵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合袁紹、袁術和各地州郡的兵馬同時攻擊洛陽,這也是袁紹和討董大軍在年初的時候最希望我們做的事。”
“大人,袁紹與各地州郡的兵馬現在都在和黃巾軍激戰,袁術、孫堅正在和董卓交戰,短期內他們不可能有力量攻擊洛陽。”朱穆說道,
“如果我們不在十一月發起攻擊,顏良他們就完了。”
“我們可以主動和董卓言和,畢竟他的主要目的是穎川和南陽,不是攻打我北疆,他完全沒有必要趕盡殺絕。”李弘說道,
“如果袁紹他們能在冬天來臨之前擊敗各地的黃巾軍,明年初我們就可以攻擊洛陽了。”
“公定,你立即以我的名義寫一份書信給董卓,說我要和他談談。”
“另外,你把我們對洛陽形勢的估計,還有打算聯合袁紹、袁術以及各地州郡共同討伐董卓,攻打洛陽的想法告訴長公主和李瑋,請他們仔細考慮考慮,然後想辦法給我們兩萬五千大軍籌集大約四個月左右的糧餉。”兩天後,牛輔派人送來一份書信,說相國大人有事要和驃騎大將軍商議。
如果驃騎大將軍同意,相國府長史田儀可以立即趕到河東。李弘急忙回書,同意田儀到河東來,並命令祭鋒帶著一百黑豹義從沿途保護,以免出現意外。
現在北疆將士對北軍和董卓的人非常仇視,路上要是那個不聽話的軍官帶人把他殺了,事情可就麻煩了。
李弘特意讓朱穆迴避了。李弘、徐榮、玉石三人先後看完董卓的信後,心裡暗暗鬆了一口氣。
朱儁還活著,顏良和吳雄等人也還活著。雖然七千北疆將士肯定有所折損,但虎牢、孟津和小平津暫時還在手上控制著,洛陽的局勢還沒有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過,董卓的話能不能信?朱儁和顏良他們是不是還活著?董卓說什麼放棄洛陽之類的話根本就是胡扯,他擔心李弘要打他,自己無暇分兵南下擄掠錢糧,所以才匆匆派田儀到河東來議和,說白了就是緩兵之計。
這一點雙方心裡都清楚,彼此心照不宣,對董卓破壞制衡,攻打河東和駐守洛陽北疆軍的事絕口不提,直接切入主題。
李弘說,我要立即派人到洛陽去。北疆和朝廷握手言和的事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告訴顏良,免得他再度出兵攻擊相國大人,讓雙方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田儀同意。他說相國大人說了,我到了河東後,大將軍就可以派人去洛陽了。
但相國大人考慮到洛陽的安危,希望大將軍下令北疆軍退出虎牢、孟津和小平津三關。
顏良的大軍必須退到中牟一帶。(中牟城位於京畿河南尹和兗州陳留郡的交界處,距離洛陽大約四百多里。
)李弘不同意。北疆軍退到中牟後,沒有糧草接濟,短時間還能支撐,時間長了就不行了。
李弘說,說服袁紹、袁術需要時間,畢竟相國大人殺了袁隗、袁基和袁家五十多口人命,雙方有血海深仇,要他們和相國大人同殿為臣,很難很難,所以他要求顏良帶著北疆軍回河東。
田儀苦著臉說道:“大將軍,現在你和相國大人互相都不信任,相國大人怎麼可能會讓顏大人帶著北疆軍回河東?洛陽是大漢根基之所在,如果毀於戰火,社稷危矣。相國大人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才決心退出洛陽。下官懇請大將軍以社稷為重,還是早日督請顏大人率軍離開虎牢。”李弘冷笑道:“相國大人既然決心退出洛陽,顏良為什麼還要離開虎牢?”田儀勸道:“相國大人遲早都要把拱衛洛陽的重任交給大將軍,將軍又何必急在這一時?”
“拱衛洛陽?”李弘嗤之以鼻,
“我為什麼要到洛陽去?先帝和陛下都讓我戍守北疆,我怎能到洛陽去?你回去告訴相國大人,說我要上奏天子,懇請天子讓長公主到洛陽主掌六州軍政,統一指揮各州郡兵馬平定黃巾暴亂。”田儀從容說道:“大將軍此議甚為妥當。只是,現在……”
“現在我要立即和袁紹、袁術聯絡。”李弘打斷了他的話,
“為了爭取時間,我府內掾屬要任意進出京畿,不得有任何阻礙。”田儀笑道:“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大將軍如果不放心,我可以一直留在河東,直到相國大人西返長安。”李弘毫不客氣的,當即把田儀留在了河東。
田儀躬身告辭,回軍帳給董卓寫信去了。徐榮反覆看著董卓的書信,疑惑地說道:“任由我們進出洛陽聯絡袁紹、袁術?難道董卓真的要放棄洛陽?李儒死了後,劉艾和田儀對董卓非常重要,他怎會捨得把田儀留在我們這裡?這裡面難道還有我們沒有想到的東西?”李弘低著頭在大帳內來回踱步。
玉石皺眉沉思。
“董卓不可能放棄洛陽。”李弘說道,
“如果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馬能在近期內擊敗黃巾軍,袁術和孫堅能頂住董卓的攻擊,那麼最遲到明年初,我們就可以同時攻擊洛陽。董卓無力應對三個戰場,他必定要回撤長安,然後……”徐榮和玉石神情嚴肅地望著李弘,等待他繼續說下去。
李弘沉吟良久,嘆了一口氣,
“然後我們就要看黃巾軍的臉色了。黑山的白繞、於毒也罷,青州的司馬俱、徐和也罷,他們不會放棄這麼好的機會,他們會再次下山。這樣一來,我們能不能確保冀州不失?如果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力不得不回頭平叛,那攻擊洛陽之戰就極有可能半途而廢。洛陽還是董卓的。”
“董卓憑什麼認定袁紹和各地州郡的兵馬今年無法平定黃巾軍的暴亂?”玉石十分懷疑地說道。
“我們又憑什麼認定黃巾軍今年一定會被擊敗?”李弘說道,
“當年皇甫嵩和朱儁等人之所以能在六到八個月內擊敗黃巾軍,最重要的是得到了朝廷充足的糧餉軍械支援。後來朝廷又及時開倉放糧、賑濟了大量的流民,在最短的時間內穩住了一部分州郡,但現在呢?現在袁紹和各地州郡的長官們一樣都沒有,就連平叛的軍隊都不能和當年的北軍相比,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能把黃巾軍趕回山上就非常不錯了。”
“董卓當年參加過平定黃巾軍的戰鬥,這些事他應該很清楚,他能預料到明年的形勢並不奇怪。我打過黃巾軍,這裡面的事我也知道的很清楚。看樣子,黃巾軍要幫董卓的忙了。”徐榮看看愁眉不展的李弘,小聲安慰道:“正清(高覽)到兗州已經兩個多月,應該有書信到了。看看他怎麼說。不管明年有沒有黃巾軍暴亂,我們都要打洛陽,否則北疆怎麼辦?”朱穆極力要求到洛陽去,李弘沒有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