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看不要議了。你說得對,朕不能出爾反爾,失信於天下人。這樣吧,讓他們按照個人罪責的大小,再出雙倍的贖罪錢,立即上繳,否則,過了正月十五,一律砍頭。”
一片譁然。說到最後,陛下還是為了要錢。眾臣頓時明白了,怪不得前幾天陛下突然很爽快地答應了由自己出錢回家祭祖,原來他早有安排。他和李弘一唱一和,耍了眾臣一次。大家心中氣苦,一個個面色鐵青,恨不得吃了李弘的肉。不能恨皇上,只好恨李弘了。
大將軍何進出列讚道:“陛下英明,這個辦法果然一舉多得,既堵了天下人的嘴,又重重懲治了貪官,還可以警告其他的貪官汙吏,陛下高明啊。”
天子皮笑肉不笑地哼了一聲,說道:“大將軍這話朕聽得舒服。京兆尹和北地郡府都來奏章,說鮮卑人正在邊境蠢蠢欲動,有可能入侵國境,所以朕打算徵調李愛卿的西征大軍,入駐長安,以為支援,大將軍意下如何?”
何進面色一滯,隨即笑容滿面地大聲說道:“陛下高瞻遠矚,深得兵法之要旨,陛下英明啊。”
天子微微一笑,臉上閃過一絲嘲諷之色。
=====================
冀州刺史王芬的屬下,主簿書佐許攸匆匆趕到了青州平原郡的高唐城。
高唐這地方很出名,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名都。
許攸表字子遠,是荊州南陽人,南陽許氏世族子弟。他奉刺史王芬之命,前來邀請華歆(讀xin)和陶皋到冀州共謀大事。華歆字子魚,陶皋字丘洪,都是平原名士。
華歆為人穩重,不愛出風頭,很能把持中庸之道,人緣很好。華歆和同郡的管寧、邴原俱以穎川陳寔為師,三人號為“一龍”,華為龍頭、邴為龍腹、管為龍尾。不過,有一天,管寧與華歆斷交了。因為這天他倆一起讀書,有個大官做著豪華車子經過門外,管寧看都沒看一眼,而華歆不僅看呆了,還大為讚歎。管寧馬上用刀將他們同坐的草蓆從中間割開,他認為華歆是一個貪圖榮華富貴之人,不配做自己的朋友。
許攸和陶皋,華歆都是同窗好友,很早就熟悉。陶皋聽完許攸的介紹,欣然答應。他們一起去找華歆。華歆卻毫不猶豫的斷然否決了。
華歆說:“這廢立天子的事,豈是我們這等小人物所能參予的,你們難道沒有看到伊尹、霍光的下場嗎?王芬王大人受到襄楷大師的誘惑,膽大包天,竟然敢做這種事。你們看著,他這回死定了,搞不好要被誅九族。依我看,丘洪兄不要去了,子遠也最好離開冀州府,回南陽避禍去吧。”
兩人笑華歆膽小,沒有勇氣,立即啟程往冀州去了。
======================
大將軍下朝後,沒有回府,而是直接到了將軍府司馬何顒的府上。
何顒把大將軍何進迎進書房。書房內,袁氏門閥的家主袁隗正在和侄子袁紹閒聊。
大將軍和袁隗寒暄一番,彼此施禮後坐下。
“你們也坐,都坐吧。”何進招呼自己的幕僚坐到自己的周圍。
“李弘年輕,非常年輕。”何進說道,“本初的話沒有錯,這個人除了打仗,的確是個白痴。”他隨即把今天朝堂上的事情說了一遍。
“老大人的話沒有錯,陛下成功地拉攏了這個什麼都不懂的蠻子。如今陛下廢嫡立庶的決心之大,非你們所能想象。他已經決定把李弘的七萬大軍移到長安駐紮了。”
“哦。”袁隗驚訝地說道,“陛下可同意北軍擴建?”
“不同意。他說國庫沒有錢,保持北軍有三萬人足夠了。”何進說道,“太尉大人,司徒大人和楊彪,盧植他們讀書太多,在這種情況下,還想著勸諫陛下及時回頭,避免在洛陽發生血腥屠殺。迂腐啊,還是老大人清醒,看到此事已經無法挽回,只有殊死一搏了。”
袁隗笑道:“大將軍不必擔心,真要到了生死關頭,門閥世族還是能夠權衡利弊,支援大將軍的。”
“世族官僚們既不願意看到奸閹擅權,也不願意看到外戚主政,所以想極力維持這個平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袁紹說道,“但是陛下自己不願意被人所左右羈絆,他想改變現狀,所以他們的勸諫和努力最終都是白費力氣。”
何顒說道:“殺了奸閹,大將軍就可以完全控制洛陽,掌握國家權柄,那時,陛下從冀州回來,想不立太子都不行了。只是,這好象違背了陛下的意願,和姦閹比起來,他好象更不願意看到大將軍。”
“哪有事事如意的?”何進微笑點頭道,“我們不能小瞧了奸閹們的力量,更不能輕視京中的門閥世族,還是那句話,我希望老大人能夠說服京中門閥,包括司空許大人,免得牽連太大,傷了我大漢的元氣。”
“我盡力去說服他們。”袁隗笑道,“剛才本初已經對我說了大將軍的離間之計,我希望他們把眼光都放遠一點,這樣也可以避免正月十六的禍事。”
“尤其是許相許大人,煩勞老大人要多跑幾趟了。”何進叮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