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第二代代表人物自然就是楊延昭,楊延昭幼年沉默寡言但是總是喜歡玩行軍作戰的遊戲;楊業看了以後說:“此兒類我。”以後出征必然帶楊延昭同行。
楊延昭在戰爭環境中長大,成年後成為一個職業軍人;雍熙三年北伐,楊延昭與父兄一起出徵;攻擊朔州的時候楊延昭作為前鋒進攻被流矢射穿手臂,卻堅持不下戰場勇猛作戰。
楊業陣亡以後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後來又擔任保州緣邊都巡檢使,在河北的邊防前線任職。
宋真宗鹹平二年,遼國南下進犯;楊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沒有作好防守的準備,遭到遼軍的猛烈圍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楊延昭召集城中壯丁授予武器配合宋軍;全力固守。
當時正值隆冬,楊延昭命人擔水澆在城牆上;一夜之間就凍成了堅冰,城牆光滑難登;遼軍的猛烈攻勢也無法繼續,只好撤退;宋軍繳獲遼軍遺棄的軍資器械甚多。
楊延昭出奇計保全了遂城,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遼國南下進犯,身為鎮定高陽關都部署的傅潛率領重兵駐紮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極避戰;而楊延昭以及楊嗣、石普等將領屢次請求傅潛增派人馬主動出擊,傅潛都不聽從龜縮在中山不動;即使部下的將領出擊取勝,傅潛也掩蓋他們的功績,宋真宗得到報告後將傅潛削職流放。
遂城保衛戰後宋真宗在京城召見楊延昭,向他詢問邊防策略;對楊延昭的表現非常滿意;稱讚昭行軍作戰大有其父風範,給他很優厚的賞賜。
鹹平四年,遼國南下攻宋;楊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領部隊與遼軍交鋒;將遼軍引誘在伏擊圈與伏兵一起夾擊。
遼軍大敗,楊延昭陣斬遼國大將;因功被加封為莫州團練使,和邊防驍將楊嗣並稱為二楊。
楊延昭等人卓著的戰績也引起了朝廷某些人的嫉妒,這個人就是王欽若;真是無獨有偶啊!
當年潘美嫉妒楊業使老將軍兵敗陳家峪,現在王欽若有嫉妒楊延昭;但這一次是宋真宗,宋真宗相信楊延昭;他對當時的宰相李沆說:“嗣及延昭,並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眾,朕力為保庇以至於此!”
鹹平五年,遼國進攻保州,楊延昭和楊嗣率領部隊支援,還未列陣,就遭到遼軍突襲,部隊損失很大。
宋真宗以兩人素以忠勇聞名,赦免了他們的罪過;楊延昭仍然擔任莫州團練使。
景德元年,宋真宗將楊延昭的兵馬增加到上萬人;遼國一旦進犯就屯駐靜戎軍(進河北徐水縣)之東,並許楊延昭便宜行事,不聽都部署王超的指揮。
宋真宗對楊延昭的信任窺一斑可觀全豹。
楊延朗夤夜找到怡蜀苑,除非緊急軍情。
真是有點巧合啊!怡蜀苑這地兒楊延昭知道,那一年楊延昭回京;兩人就在這裡促膝暢談;儼然一對兄弟。
宋真宗的平民作派令楊延朗感激涕零,楊延朗世家子弟的勇敢和智謀也使宋真宗真正感覺到什麼才叫將軍……
真宗和劉娥、淳于婉雲3人來到客廳坐定,張迪便領著一個渾身血汙的人蹣跚而入;正是高陽關都部署楊延朗。
真宗皇上見楊延朗渾身血跡,驚魂不定地喝喊一聲:“楊將軍……楊大哥……”楊延昭生於公元958年比宋真宗長10歲。
楊延朗跌跌絆絆走到真宗跟前伏地叩拜道:“陛下,臣在邊關被遼軍圍困;接連派人送回幾份求援塘報但不見一兵一卒增援,無可奈何帶了十幾個親兵趕回京城求援;但親兵全都殉國,臣單槍匹馬衝出重圍才見到皇上!”
楊延昭說著哽咽不止,道:“皇上趕快增兵前線解救被困宋軍,否則大宋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