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後續的費用,就不用支付給他們了,相信英國人已經替我們買了單。”
嘴上說得輕描淡寫,從緊張的神色可以看出來,尼古拉二世的內心並不平靜。
查到了英國頭上,這意味著接下來的東進計劃,更要慎重考慮了。
尼古拉二世可不認為英國人的目的就這麼單純,花費這麼大的代價,就是為了引俄羅斯帝國東進。
儘管西伯利亞鐵路是單線鐵路,鐵路的運力非常有限,但是沒有規定單線就不能改雙線了。
已經有了一條鐵路,繼續在旁邊增加一條鐵路線,施工難度可比之前低得多,至少交通運輸不再是問題。
一旦鐵路改造完成,制約俄羅斯帝國向東擴張的交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能夠以傾國之力投入的毛熊,可不是遠東那兩個獨立國家能夠阻擋的,除非他們能夠聯手。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從甲午一聲炮響,就註定了兩國之間的關係不可能太好。
只要沙皇政府略微施展外交政策,有節奏的進行擴張,就不會出問題。
在經營上百年的印度地區,不列顛能夠擋住俄軍,不等於他們在遠東也有能力狙擊俄軍。
略微一想,尼古拉二世就覺得這裡面有問題,英國人絕對不可能真心幫他們完成“黃俄羅斯計劃”。
要知道英俄矛盾可是由來已久,互相捅刀子才是常規操作,幫對方壯大實力那就是在資敵。
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尼古拉二世不清楚。總之,在面對遠東問題的時候,沙皇政府突然謹慎了起來。
……
發生在聖彼得堡的變故,日本政府自然是一無所知。不是情報組織不努力,實在是先天樣貌差距太大,根本就滲透不進去。
對俄羅斯帝國的情報收集,目前日本政府僅僅停留在報紙、廣播、酒館小道訊息的階段。
收買情報人員,深入沙皇政府內部偵查情報,想想就行了,實際上根本就不具備可操作性。
不是沙皇政府的保密性高,恰恰相反沙皇政府的保密性,在全世界都是倒數的存在,可以說就是一個大篩子。
日本情報組織沒有能夠建功,根本原因就一個字——窮。兜裡沒錢,自然沒法操作了。
自從日俄衝突爆發,遠東地區的局勢緊張起來後,日本政府上下都慌了神。
那可是號稱“歐洲壓路機”的俄羅斯帝國,妥妥的世界頂尖列強。儘管最近幾十年沒有跟上時代,那也不是初出茅廬的日本能夠比的。
菲律賓戰爭就是最好的參考,在列強中墊底的西班牙,都能夠勞師遠征在萬里之外和他們打個半斤八兩。
更加強大的俄羅斯帝國,那就更不用說了。總之,要對上俄國人,日本政府高層都沒有信心。
這不是慫,大家只是遵從本心。
別看向民間宣傳的“日西戰爭打破了白人不可戰勝的神話”,實際上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那就是一筆血虧的買賣。
唯一可以稱得上收穫的是日本海軍獲得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機會。
可惜這個機會並不怎麼美妙,由於軍艦數量太多,甲午之後日本政府一直都在為怎麼養得起這支海軍而發愁。
有了賠錢戰爭的前車之鑑在,日本政府高層對和歐洲國家交戰,一直都是心有餘悸。
仗打贏了,要擔心歐陸聯盟介入干涉,拿不到想要的戰利品;打輸了更慘,一朝回到明治維新前不說,搞不好還要淪為殖民地。
無論戰爭的勝負如何,只要開打日本就註定是輸家。既然結局如此悲劇,那又何必要打呢?
現在還沒有輪到軍***主義當家做主,以伊藤博文為首的文官政治集團,依舊牢牢的把控著政權。
日本政府除了尚武之風濃烈了一點兒,總體來說還是一個正常國家。
除了年輕的中下層軍官士氣高昂、揮斥方遒、氣吞萬里如虎,政府高層對戰爭那是一點兒興趣都沒有,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