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到位不行,那就只能轉為逐步蠶食了。可惜沙皇政府才剛剛邁出腳步,就遭到了日本人的狙擊。
更麻煩的是以俄羅斯帝國在遠東的力量投放,眼下根本就奈何不了日本人,甚至有可能反被日本威脅。
兩邊都不是大肥肉,偏偏一時半會兒又都下不了嘴,貪婪的沙皇政府自然是哪一邊都不想放棄。
外界認為沙皇政府戰略搖擺不定,俄國人自己可不那麼想,換個說法也可以是“靈活外交戰略”。
只等國際局勢發生大變,俄羅斯帝國就可以趁機南下或者是東進,甚至是兩大戰略一起啟動。
沙皇政府等待的時機,自然是不列顛和神羅之間的霸權戰爭。只要苟到兩個大BOSS打了起來,俄羅斯帝國就天高任鳥飛了。
很明顯,作為天之驕子的尼古拉二世,就不是能隱忍的主。俄羅斯帝國在之前的衝突中吃了虧,他就先受不了。
謝爾蓋·維特首相:“陛下,請息怒。日本人的賬,我們早晚會他們清算,實在是沒有必要和一個註定要滅亡的國家鬥氣。
從表面上來看,現在是我們吃了虧。可是換個角度思考,壞事同樣也可以變成好事。
維也納政府一直都反對我們東進,最近幾年帝國在東邊的擴張,已經讓兩國關係出現了一道裂痕。
眼下這個機會,就是最好的修復期。借這個機會我們可以向外界釋放一個訊號,告訴奧地利人我們東進戰略受挫。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還可以做出一副要放棄遠東的樣子迷惑外界,為東進戰略做掩護。
遠東和日本人的衝突,暫時也不用急著處理,拖到等西伯利亞鐵路通車後,再考慮怎麼處理也不遲。”
面子始終沒有裡子重要,俄羅斯帝國也是能屈能伸的主。為了國家利益,謝爾蓋·維特也不介意先認慫。
至於滅掉日本,那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尼古拉二世繼位不久,俄國政府就制定了完善的滅日計劃。
當然,計劃始終都是計劃。任何一個國家,都有一大堆靠譜、不靠譜的戰略計劃。
某種意義上來說,各國智囊庫的戰略計劃,就是一場腦洞大比拼。不比可行性,比得是誰最有想象力。
不說全部實現,但凡是能夠實現十分之一的國家,那都能夠成為地球球長。
相比征服世界、登陸太陽的瘋狂計劃,滅掉日本簡直是不值得一提。在俄羅斯帝國的所有戰略計劃中,這絕對是可行性排名靠前的存在。
聽了首相的勸說,尼古拉二世的心情好了很多。畢竟,他也是有身份、有氣度的君主,不能和一個“死國”計較。
“嗯!”
“那就暫且讓他們再逍遙幾天,後面和他們新賬、老賬一起算。”
看得出來,尼古拉二世心中的那一口氣,還是沒有放下。估摸著等時機一成熟,他就要去尋日本人的晦氣了。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在場的眾人同樣對日本人沒有好感。眼下沒有發作,那是自身實力不允許。
一旦條件成熟了,大家不介意讓日本人領教一下什麼是“毛熊的咆哮”。論起記仇來,俄國人絕對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陛下,美國人幫我們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真實原因查出來了。
根據我們從各方蒐集的情報,深入分析過後,我們可以確定這背後有英國人的影子。
外交部認為這是英國人為了減輕在印度地區的軍事壓力,故意引我們東進的。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美國人要堅持西伯利亞鐵路只休單線,而不是雙線。”
能夠玩兒政治的都是人精,沙皇政府的效率雖然低了一點兒,但是政府高層的能力水平絕對不低。
西伯利亞鐵路都啟動了好些年,沙皇政府都沒有放棄追查美國人的真實目的。
事實證明,堅持還是有效的。不管英美兩國政府如何保密,在做交易的時候都留下了蛛絲馬跡。
短時間內,俄國人沒有發現問題,但是時間長了,等大家回過了神,就會發現異常。
又不是查案子,並不需要具體的證據。只要證明英國人既有動機,又有暗中策劃的能力,那就是英國政府幹的。
猛的一拍桌子,尼古拉二世冷漠的說道:“果然是如此,在國家利益面前,友誼還真是不值得一提。
不過這也沒有關係,就當是互相利用了。反正我們也要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有美國人的幫忙,我們還節省了一筆開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