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英國政府很難下定決心——投入百萬主力部隊和俄羅斯帝國爭奪中亞。
僅僅只是印度殖民軍,那完全就是讓俄軍吊打。這種沒壓力的順風仗,一貫都是俄國軍方最喜歡的。
亞歷山大三世點了點頭,俄羅斯帝國的國際聲譽已經很糟糕了,非到萬不得已,他還不想再背上出賣盟友的罵名。
別看後世俄國人經常出賣盟友,但是這年頭沙皇政府還是很少出賣盟友的,至少最近幾十年沒有出現過。
當然,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出賣盟友的收益太少,要付出代價又太高,總體來說不合算。
這次也不例外,出賣阿富汗容易,但是奧地利的想法,他們卻不得不顧忌。
遙想當年,亞歷山大二世可是為了丹麥盟友,和普魯士人開戰的。
雖然損失慘重,但也為沙皇政府贏得了聲譽。為俄奧同盟的延續打下了堅實基礎,至少沙皇政府是這麼認為的。
畢竟俄奧同盟到了九十年代初,已經不能給奧地利帶去太多的利益了,反倒是沙皇政府從中獲益匪淺。
見沙皇有所意動,反戰的財政大臣阿利舍爾·古洛夫急忙反對道:“侯爵,你看問題太片面了。
中亞地域遼闊,那三個中亞汗國都和我們有仇,根本就不可能投降。
就算我們的軍隊在戰場上進展再順利,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平定中亞。
但是阿富汗王國不一樣,英國人只需要兩個團的兵力,就能夠令阿富汗政府妥協。
阿富汗地區的地形大家都知道,如果英國人先我們一步控制阿富汗地區,後面的戰爭就不好打了。
只要短時間內無法結束戰爭,最後就會演變成一場消耗戰。英國人背靠印度,有得是人力、財力和我們耗下去。
最近幾年,帝國的財政雖然有所好轉,但這只是暫時的。
農業危機正在逼近,根據收集到的情報分析,財政部估計今年的糧食出口收益將減少11%,明年減少的還會更多。
英國人沒有了軍備競賽拖累,帝國在財力上是拼不過他們的。堅持進行這場看不到頭的戰爭,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債臺高築。
鑑於目前複雜的國際局勢,財政部建議用外交手段解決中亞衝突,儘量維持現狀。”
沒有辦法,中亞三汗國曾經是依附過沙皇政府的。只不過俄國人的胃口太大,要吃掉他們。在第一次普俄戰爭中,就被英國人給策反了。
有些事情是回不了頭的,既然做了叛徒,那就只能和俄國人死磕到底了。
這就意味著中亞地區不可能一戰而下,加上英國人在背後支援,戰爭持續下去的可能性非常大。
相比之下,阿富汗政府就沒不被人看好了。一個半奴隸制半封建的農業國,拿什麼和英國人打?
以約翰牛慣用的手法,都是外交和軍事雙管齊下,逼迫阿富汗政府妥協的可能性非常大。
類似的成功案例已經太多了。
事實上,原時空阿富汗政府也是選擇了妥協的,只不過英國人的胃口太大,準備一口把他們吞下。
沒有任何意外,英軍非常輕鬆的就打垮了阿富汗政府。然後才意外發現,沒有政府的阿富汗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