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柏林政府債務違約,英國人只要對他們貿易制裁,要不了半年普魯士就會崩潰。”
這是事實,皇家海軍把海岸線一封,普魯士王國就會陷入工業原材料匱乏、產品缺少市場的窘迫狀態。
當然他們還可以走陸路,從鄰國繞過去,只不過這個成本足以令任何企業破產。
費利克斯首相反駁道:“不一定吧!平常時期或許英國人會這麼幹,以殺雞儆猴。
可現在不一樣,歐洲革命浪潮愈演愈烈。
法國革命黨都佔領了巴黎,普魯士王國的情況也非常糟糕,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只要英國人不準備從革命黨手中討債,就不能讓普魯士王國完蛋。
現在柏林政府是真的沒有償還能力,債務違約是早晚的事情,倫敦政府應該也有心裡準備。
只要柏林政府不直接宣佈賴賬,找一個合情合理的債務延期藉口,英國政府就不會採取極端手段。
借給柏林政府錢的是銀行、金融機構、投機客,這些利益集團在英國的影響力雖大,卻也沒有到替政府決策地步。
英國政府不可能為了他們的利益,就置國家戰略大局於不顧。沒有政府的支援,這些人根本就奈何不了普魯士王國。
如果歐洲局勢進一步惡化,那麼柏林政府還可以和英國人談條件,謀求減免部分債務。”
現在還不是二戰後,貴族集團正處於鼎盛狀態,財團想要控制政府根本就是痴人說夢。
法國革命就已經很嚇人了,要是再讓普魯士革命成功,那麼歐洲革命浪潮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不列顛雖然孤懸海外,革命浪潮還是沒有放過他們。
英法兩國互相輸出,已經持續了很多年,革命蔓延下去他們也無法獨善其身。
……
1882年5月1日,普魯士王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飢餓運動,無數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進口更多的糧食,解決國內的糧荒。
反飢餓運動爆發後,柏林政府的反應非常快,在最短的時間內向國際社會救助。
同時以償還外債消耗了大量的外匯,沒錢購買糧食為由,向債主們提出延期支付債務的請求。
毫無疑問,這不像在“請求”,反而更像是一份通知。
在提出請求的同時,柏林政府已經暫停了五月份的債務支付。
對外宣佈是將五月份的償債資金,用來購買糧食,以解決國內的糧荒。
普魯士王國的債主大都集中英法兩國,共持有柏林政府95.4%的外債。
搞定了英法這兩個大債主,就可以說搞定了全部債主,確切的說搞定英國人就行了。
法國人現在很忙,內戰已經爆發了,一時半會兒顧不上這點兒雞毛蒜皮的小事。
普魯士王國真的爆發了饑荒麼?
這就要看英國人怎麼想了!
如果倫敦政府接受這個說法,那麼普魯士王國就“真的”爆發了饑荒。
如果倫敦政府不認可這個說法,那麼普魯士王國就不存在饑荒。
政治只需要權衡利弊,真相併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