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只是白打工,現在英國人又更進一步,要讓普魯士王國賠本打工。
腓特烈三世現在的心情就如同:倖幸苦苦打了一年工,年底算賬一分錢未賺,還倒欠一屁股債。
偏偏他還不能拒絕,要不然失了業,房貸、信用卡、~~唄一起壓上來,那簡直就是……
日子總是要過的,“血虧”總比“血本無歸”的好。被壓價也只能認了,柏林政府不得不硬著頭皮承擔這筆損失。
腓特烈三世期待的問:“情況怎麼樣,英國人同意債務延期了麼?”
沒有辦法,普魯士王國資源匱乏,必須要進口工業原材料,馬克大家是不認的,這就必須要消耗外匯。
和英國人達成的實物抵償協議,並不是說把商品丟給債主就行了,柏林政府還沒有那麼霸氣。
普魯士的債主大都是銀行、金融機構,這些人都是玩兒金融的,對國際商品貿易沒興趣。
真實情況是普魯士把工商業產品賣給英國資本家換取的外匯,在扣除成本後,剩下的錢都拿去還債。
“協議”的作用是英國政府同樣放普魯士商品進來。要不然在自由貿易體系下,普魯士商品的銷售範圍僅限於英國本土,不用想也知道,那根本就賣不動。
現在遭遇價格暴跌,商品的銷售價格,還不夠工業原材料的成本,做了賠本的買賣,柏林政府自然沒“外匯”還債了。
外交大臣弗德曼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我們已經想盡了辦法,甚至還獲得了倫敦政府的支援,最後協商還是失敗了。
這次經濟危機對英國的影響,比我們預想中還要大,銀行現在也缺錢。
我們的債主之一,加里特銀行就因為資金鍊斷裂,在談判途中破產了。”
債主們也缺錢,這就麻煩大了。尤其是加里特銀行這種,自己都因為資金鍊斷裂破產,更加不可能同意債務延期。
腓特烈三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向財政大臣問道:“現在我們有多少外匯,在正常支付債務的情況下,還能夠支撐多久?”
財政大臣奧維茨皺著眉頭回答道:“情況非常的糟糕,現在我們的全部外匯加起來大約價值765.6萬英鎊,包括354萬英鎊、568萬神盾、800萬法郎……
理論上來說,如果不進行其它開銷,只用來支付債務,最多能夠支撐七個月時間。
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我們必須要進口工業原材料、機械裝置、農產品,以滿足國內的生產、生活所需。”
外匯是有出有進,正常情況來說,憑藉工商業產品的出口,還是做到收支平衡的。
畢竟,國內出產的工業原材料、人工成本,都不需要支付外匯,用馬克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765.6萬英鎊摺合黃金就是56.04噸,在這個年代已經是當之無愧的鉅款,超過了不少國家的黃金儲備總量。
如果沒有外債需要償還,對一個小國來說,這麼多的外匯儲備,已經足以小日子過得很滋潤了。
可惜沒有如果,普魯士王國有鉅額的外債需要償還。這筆鉅款,僅僅只夠支付七個月的債務。
實際上還堅持不了那麼久,受出口商品價格下跌影響,現在普魯士王國已經進入了貿易逆差時代。
除非債主們肯接受馬克支付,要不然柏林政府根本就不可能按期支付債務。
……
收到了柏林政府的求援電報,弗朗茨第一反應就是:鼓動普魯士人賴賬。
這個念頭一出,就彷彿入了魔障,再也揮之不去。
“假如柏林政府賴賬,會有什麼後果?”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臉色微變:“陛下,普魯士的經濟受英國人影響嚴重,柏林政府不具備債務違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