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站出來推動,要是成功了還好,如果計劃失敗,對我們的聲望又是一種打擊。
連續的失敗會讓我們的盟友動搖,眼下還是先保住普魯士,再考慮怎麼報復奧地利。”
不列顛報復奧地利的方法多麼?
答案是:非常多。
要麼影響力太小,無法達到目的;要麼存在著後患,一個不好就會反噬自身。
比如說:在殖民地搞事情。
只是他們能夠得手的都是窮鄉僻壤,就算是成功了,造成的影響力也非常小,在歐洲世界根本就引不起動靜。
海上攔截,阻礙航運也是一個辦法。
遺憾的是不能明著來,皇家海軍可以冒充海盜,奧地利海軍同樣可以學樣,這玩意兒是兩敗俱傷。
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在歐洲大陸搞事情。這對倫敦政府非常有挑戰性,自從英法關係遇冷後,他們在歐洲大陸的影響力就受到了影響。
如果還有法國打手在,弗朗茨也不會在這個時候搞事情。
外交大臣愛德華搖了搖頭:“爵士,我們還有選擇麼?
不把奧地利按下去,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國家冒出來。到時候我們都自顧不暇了,哪裡還有精力報復奧地利。
建立北德意志本來就是我們事先計劃好的,隨著普魯士王國的慘敗,成功的機率已經高了。”
普魯士王國的慘敗,歐洲各國對這個北德意志帝國的忌憚之心降到了最低,很多原本反對的國家還有可能轉為支援。
這是利益決定的,柏林政府四處借債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現在債主們考慮國際問題的時候,要兼顧一下自己的錢袋子。
比如說:法蘭西,雖然這次戰爭中借出去的不多,可是前面放出去的款子不少,普魯士和波蘭的都有。
波蘭已經沒有了,誰也沒辦法讓俄國人吐出來。這些債務都落到了柏林政府頭上,正常情況下柏林政府肯定是還不起的。
想要這些債務能夠履行,還必須要幫普魯士恢復經濟,這又需要投入,法國人肯定不願意繼續掏錢。
這個時候北德意志帝國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作為中央政府肯定不能看著下面的邦國崩盤,就算不直接替普魯士還債,他們也要出錢救助,幫普魯士王國恢復經濟。
一個鬆散的德意志邦國聯盟,根本威脅不到法蘭西的利益,還能夠阻礙奧地利統一中歐,巴黎政府支援的可能性非常大。
包括俄羅斯帝國也能夠被收買,別看普俄兩國打得血流成河,只要利益到位了,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談的。
元氣大傷的普魯士王國,戰後已經喪失了威脅俄羅斯的實力,即便是和德國人聯合組建了北德意志帝國也一樣。
人口和領土面積,決定了這個新生國家的上限,再怎麼樣也趕不上之前的普波聯邦。更不用說國內的眾多邦國各自為政,無法將力量整合起來。
沙皇政府窮得叮噹響,好不容易贏得了戰爭,肯定想要勒索一筆戰爭賠款。
讓柏林政府簽訂賠款條約容易,可是想要普魯士王國支付這筆賠款,問題就來了。
沒有人給普魯士續命,不要說支付戰爭賠款,光戰後的撫卹金就能夠壓垮這個國家。
除此之外,這背後還涉及到了俄奧關係。要說沙皇政府一點兒也不忌憚奧地利,那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因為離不開奧地利,雙方才沒有翻臉。戰後俄羅斯對奧地利的需求會逐漸降低,雙方的關係也會發生變化,從盟友到競爭對手只是時間問題。
在自己不出頭的情況下,能夠限制一下奧地利,沙皇政府沒有拒絕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