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銀行行政會議上,總裁詹姆斯說道:“諸位,根據我們蒐集情報,最近從奧地利過來的船舶數量急劇增加,都是運送工商業產品的。
小到牙刷、螺絲、釘子,大到機械裝置。幾乎涉及到了各行各業,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傾銷。
不光是奧地利人在行動,英國人也沒有閒著。這個從倫敦出發,前來美國的船舶數量增加了三分一。
英國人也在向我們傾銷商品,這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我們的客戶,面對他們掀起的價格戰,根本就毫無抵抗之力。
或者說,絕大部分美國企業,都沒有抵抗之力。所以我們必須要採取行動,不然要不了多久大量的壞賬,就會出現。”
花旗銀行是華爾街最古老的銀行,現在還不是後世那個巨無霸的花旗財團。銀行的主要業務也不是軍火,而是放貸和金融證券。
這個年代,美國軍工業規模很小,國際武器出口市場又被歐洲列強壟斷了,和平年代這些產業是養不起一家銀行的。
現在花旗銀行和軍工企業的聯絡,也就是商業貸款,還沒有直接投資。現在遇到了危機,銀行自然要先自保了。
股東巴布諾問道:“詹姆斯先生,你打算怎麼做?想要推動國會立法,提高關稅,限制外來商品入境,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採取行動是必然的,這是內戰留下來的後遺症。在插手美國內戰的同時,英法奧西四國也開啟了美國的市場。
想要提高關稅保護市場,自然不是那麼簡單。這也是奧地利商品能夠在美國進行快速傾銷的原因,沒有關稅限制,低廉的價格就變得無往不利。
最令人頭疼的是,這些工商業產品不光是價格低廉,就連在各方面效能上也超過了美國商品。
這個年代美國工商業產品一直都是山寨、劣質貨的代名詞,比起進口商品,他們只能靠廉價搶佔市場。
現在就悲劇了,奧地利商品開始揮淚大甩賣,英國人也緊隨其後搞打折促銷,美國本土製造業的寒冬降臨了。
詹姆斯搖了搖頭說:“當然不是,我們又不是救世主。經濟危機爆發已經不可避免,就算是提高關稅,保護市場也一樣。
現在我們要做的是止損,以及在這次危機中賺上一筆。我要董事會授權,暫時終止對外發放貸款。
風險大的貸款,我也準備提前派人催收。同時拋售手中大部分的有價證券、股票,銀行抽調專業操盤手,準備做空股市。”
這不是救市,而是要落井下石。不過都不是重點,只要能夠賺錢就行了。
合格的資本家,利潤始終放在首衛。良知、社會責任感,這些高大上的詞彙說說就行了,誰要是當真那就傻了。
尤其是在19世紀,這個資本最血腥的年代,每一張富蘭克林的背後都沾滿了血與汗。
沒有什麼好商量的,洗牌的時間又到了。在抵抗歐洲資本入侵前,必須要先保證自己活下去。
上一次經濟危機中發生的事情,大家還歷歷在目。猶豫準備不足,手中缺乏足夠的現金,美國出現了喪心病狂的錢慌,花旗銀行都差點兒破產。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經濟危機越來越像家常便飯。最初的時候還是幾十年一次,後面變成了十幾年一次,馬上就要變成幾年一次了。
做出同樣選擇的金融資本家很多,利益面前沒有溫情。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年代,大家要生存下去,不狠都不行。
銀行收縮銀根,很快就引發了連鎖反應。很多企業都陷入了困境,包括一些效益良好的企業,也因為資金鍊斷裂,陷入了生死存亡中。
一瞬間裁員、減產,成為美國社會最熱門的詞彙。大街小巷充斥著要找工作的人,然而招人的企業卻沒有幾家。剛剛開始的戰後經濟繁榮,直接就這麼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