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了戰爭,軍方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更進一步。作為戰爭的指揮官毛奇,也是如日中天。
往日裡他是絕對不會這麼明確表明立場的,現在不一樣了,作為成功者,毛奇擁有的話語權已經超過了首相。
威廉一世心裡鬆了一口氣,軍方肯罷手最好,不然他就只能藉助列強的壓力,讓軍方停戰了。
至於毛奇的態度,那都是小問題。胸襟這東西威廉一世是不缺的,原時空還有一個俾斯麥他都能夠忍受,何況只是一個毛奇呢?
普魯士三傑除了羅恩外,毛奇和俾斯麥在性格上都有缺陷,一般人還真忍不住。
首相弗蘭克皺著眉頭說道:“沒有那麼容易,獲取兩公國和波羅地海部分地區問題不大,但是波蘭地區恐怕很難拿到手。
另外,還有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就是‘西里西亞’。前面我們許諾給了奧地利人,現在要不要兌現這個承諾,也必須要考慮清楚。”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是爭議最小的,沙皇政府不會在這個問題上糾纏,至於丹麥王國則沒有底氣糾纏。
要獲得波羅地海地區也相對容易,當地人都是堅定的反俄派,只要能夠脫離沙皇政府的統治,很多問題都可以談。
(今:波羅地海三國,區域面積要向內陸延伸一部分)
最重要的是英國人支援普魯士獲得波羅地海地區,法國和奧地利在這個問題上也是默許態度。
想要兼併波蘭就真的很難了。首先,現在的波蘭臨時政府,就是第一個障礙。
儘管,毛奇一直在利用同俄國人作戰的機會,消耗波蘭人的實力,臨時政府的軍事力量損失慘重,可是人家還是想要獨立啊!
想要一口氣吞下他們,可不是說起來那麼簡單。波蘭臨時政府不答應合併,普魯士總不能直接對盟友下手吧?
如果說這些因素可以武力克服,那麼列強的反應就讓人絕望了。吞併波蘭地區後,普魯士王國的領土面積就是僅此於俄奧兩國的存在,人口也趕上了法蘭西。
這樣的巨無霸,法國和奧地利是絕對不可能看著他們出現的,剛剛戰敗的俄國人也不會同意。
只要列強出面干預,普魯士王國就註定了無法吞併波蘭。要是他們敢強行上,就要做好被打死的思想準備。
陸海軍大臣羅恩開口說道:“吞併波蘭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我們可以先讓波蘭地區獨立,後面在尋找機會。
西里西亞地區絕對不能就這麼割讓出去。奧地利並沒有在這次戰爭中保持絕對中立,如果不是他們在支援俄國人,去年戰爭就結束了。”
西里西亞地區是一筆爛賬,雙方只是口頭約定,並沒有落到紙面上,普魯士政府直接賴賬也不是不可以。
主要問題上奧地利不好惹,現在賴賬的話,接下來就要遭到報復。
或許這不足以引發兩國間的戰爭,但僅僅是外交上的刁難,都足以令普魯士王國難受了。
會議室中氣氛緊張了起來,這是兩難的選擇。沒有人願意割地,同樣大家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和奧地利對上。
尤其是普俄談判在即,萬一維也納政府全力支援俄國人,他們能夠拿到想要的一切麼?
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夠回答,誰也不知道維也納政府的底線在哪裡!
沉思了一會兒後,威廉一世慎重的說道:“西里西亞地區的問題,還是先拖著吧,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刻,我們不能放棄每一寸國土!”
拖字決,不是最好的辦法,卻是最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