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同時向雙方都派出了軍事觀察員,有戰場上的第一手情報,初步判斷一下損失還是可以做到的。
陸軍大臣阿爾布雷希特回答道:“初步估計兵力損失超過三十萬,被普魯士抓到的俘虜都有近二十萬,陣亡大約四五萬人,非戰鬥減員情況非常嚴重。
現在俄國人的防線洞開,如果不是受限於後勤,普魯士人就要佔領白俄羅斯地區了。”
弗朗茨點了點頭,普魯士人這次撿了一個大便宜,不然的話這場戰爭還要再拖下去。
可以說威廉一世中了特等獎,全世界都沒有想到他們會在冬季逆襲。包括弗朗茨在內,他也就認為普魯士王國在來年的戰鬥中會獲得勝利。
沙皇官僚的作死能力,直接重新整理了大家的三觀,估計歐洲各國都在“驚嚇”中沒有反應過來。
“外交部向各方發出照會,調停這次戰爭。警告一下普魯士人不要太過分,順便提醒他們該兌現承諾了。”
盟友自然要有盟友的樣子,這方面弗朗茨一直做得非常到位。嚴格遵守了盟約,即便是沙皇政府中的反奧派,都不曾在這上面指責過奧地利。
小衝突無所謂,大方向上絕對要立場鮮明,堅定的站在盟友一邊。俄國人輸掉了這次戰爭,卻拯救了俄奧同盟,讓兩國聯盟得以延續下去。
比如說:現在警告普魯士王國,實際上能夠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無論奧地利是否干涉,他們都打不下去了。
這種態度恰好是沙皇政府現在最需要的,奧地利的立場可以幫他們穩定人心,並且保證在談判中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
因為地緣政治的緣故,在東歐和巴爾幹兩處戰場上,維也納政府的立場能夠起決定性的作用。
普魯士王國贏得了戰爭,並不等於他們就是世界強國了,恰恰相反,他們本身的力量不增反降。
想要強大起來,先把這次的戰利品拿到手,消化掉再說。
奧斯曼帝國更不用說,他們的實力有限,完成了改革並不等於國家就強大了,還需要時間發展。
這次戰爭,他們本來就是被大家逼著上戰場的,在戰爭中表現的不是太積極。算是打了一波醬油,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
柏林,威廉一世臉上最近掛滿了笑容,突破掉下來的餡兒餅砸得他暈乎乎的,現在都沒有從喜悅中醒過來。
因為戰場上取得了勝利,讓原本異想天開的計劃,變得可行了起來。普魯士王國通往帝國的路,即將啟航。
維也納政府突如其來的警告,打斷了他的好心情,把威廉一世拉回了現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贏得戰爭也不是沒有代價的。
戰爭進行到了現在,普魯士軍隊先後已經先後損失了46萬軍隊,其中戰死17.6萬人,其它原因死亡1.2萬人。
從戰略上來說,這些損失都是值得的。不但解決了普魯士王國的東線威脅,還打出了自己的威風,讓世界各國都不敢輕視普魯士。
除了軍隊損失外,人口和經濟上的損失,更加威廉一世頭疼。
人口上損失已經破百萬,其中東普魯士地區最為嚴重,當地民眾只剩下十之一二。
經濟上,除了萊茵蘭地區還可以勉力支撐外,別的地區都算是完蛋了。
這是俄國海軍的功勞,天天在沿海地區搞破壞,大量的難民湧入後方,經濟遭到了嚴重打擊。
要不是有金主支撐,普魯士王國早就崩潰了。現在也好不了多少,國內的經濟算是廢了,想要恢復過來遙遙無期。
威廉一世問道:“維也納政府的外交照會,你們怎麼看?”
毛奇毫不遲疑的開口說道:“現在我們也到了極限,繼續打下去得不償失。不如在談判桌上,把拿到手的利益確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