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去殖民地的時候,菲克尼落魄到連家族封地都抵押了出去,還欠下了不菲的外債,如今他已經是身家幾百萬神盾的大富豪。
這麼多年過去了,金礦已經開採的所剩無幾。不過,在開採金礦的同時菲克尼也沒有閒著。
不知道是不是種族天賦,原本他開闢農場只是為了滿足金礦上工人們生活所需,沒想到後面滾雪球般的壯大。
到了現在他的農場、種植園加起來,總面積已經高達四千八百多公頃,成為了當地有名的大地主。
看著大片的土地,菲克尼男爵無奈的發現,他已經走不了啦!這次回國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推動殖民地和本土一體化程序。
奧地利殖民地那麼多,肯定不可能全部併入本土,這是眾所周知的。可是把已經發展起來的土地合併到本土中,卻是非常有可能的。
為了推動這一計劃,最近一段時間,很多在非洲開闢了種植園的貴族都返回了國內進行公關。
一旦非洲殖民地本土化透過,菲克尼男爵就準備把自己開闢的農場、種植園,變成家族的封地。
在非洲大陸這些年,他也積累了不少功勳。如果再把本土的封地置換到非洲,那麼不但可以把自己的土地轉化為封地,就連當初跟著他混那幫人的土地也可以納入其中。
總面積加起來,比歐洲大陸很多伯爵領都要大。有了這片基業,用心經營幾代人,家族就可以進入大貴族的圈子中。
不光是菲克尼男爵,很多貴族都有同樣的計劃。本土競爭太激烈了,已經無法誕生更多的大貴族。
而非洲大陸就不一樣了,只要捨得往裡面投入,幾代人過後一家大貴族又誕生了。
包括很多殖民資本家都準備利用這個機會轉型,一旦本土化透過,他們的機會就來了。
在歐洲,他們這種爆發戶根本就進入不了上流社會。即便是砸錢砸成了貴族,也沒有辦法獲得大家認可。
非洲大陸就不一樣了,除了老牌貴族外,還有大量的爆發戶,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貴族圈子。
資本主義時代?實際上,就是貴族不讓資本家進入上流社會,然後資本家們掀翻了桌子,把貴族從神壇上拉了下來。
現在有機會進去,大家自然不會掀翻桌子。畢竟他們已經拿到了貴族牌照,正在從規則挑戰者向規則維護者過度,殖民地一旦本土化他們的地位就確定了。
這也是弗朗茨希望看到的,資本家從來都不是他的敵人,只要反對他的資本家才是敵人。
如果只是打擊,不給他們留下上升的路,逼急了兔子都要咬人,何況是實力日益壯大的資本家呢?
留下了一條路,本來就是一盤散沙的資本家,就再也聯合不起來了。
當然這只是殖民地本土化中的一部分,實際上這對全社會各個階層都是一個機會。
奧地利的殖民地是本土面積的十倍,光奧屬非洲都有七八百萬平方公里,即便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被納入本土,這也增加了很多機會。
這個時候如果敢拼、敢闖,有很大可能跨越階層限制。
如果要用資料來體現,就是現在奮鬥的成功率有10%,而階級固化後,奮鬥的成功率不足1%。
當然,這只是跨越現在的階層,向前邁進一小步。
如果想要一步登天,還是不要做夢了。除了造反之外,世界上就從來沒有這樣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