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她選擇閉嘴,因為她畢竟只是一個實訓生,可不能在實驗室大呼小叫的。
蕭銘讓工作人員從市面上採購了多家科技公司主流的可穿戴裝置,包括VR裝置、全息投影眼鏡等。
蕭銘要研究的不是裝置的晶片和工作原理,而是螢幕。
其中,微軟使用的是MR顯示器,每秒90Hz或以上的重新整理率。
在微軟的Hololens全息眼鏡就使用了MR顯示屏技術,能夠基本達到全息投影技術,但是依舊無法做到顯示和虛擬的統一。
當你開啟裝置進行操作式,你將相當小心的點選全息投影出來的按鈕,此外還需要使用者佩戴各種感測裝置,相當不方便,只適合室內使用。
英偉達使用的是可變速率著色技術,該技術讓圖形程式即時切換3D場景中,著重渲染某些區域的質量。這種快速的質量轉換應該能夠令注視點區域的渲染,與眼睛的運動保持同步。
Synaptics公司則採用更加簡單的技術——2K屏。
直接將螢幕搬到VR裝置上,直觀簡單。
蕭銘說道:“可以看出,夏國的螢幕技術和世界主流公司相比已經落後一個時代了。”
夏國螢幕做的最好的京東方。
很可惜,京東方的螢幕很少涉及到可穿戴裝置上,國外公司已經和京東方形成了錯位競爭。
夏國也有不少科技公司在開發可穿戴裝置,但是產品的等級較低。
例如華威的和小咪的運動手錶手環等。
當然也有高階一點的,但是產品的設計原理都是仿造西方VR那一套,而且從晶片到螢幕的採購,都是來自於西方。
不過蕭銘採購的這些可穿戴裝置的可穿戴性實在是不敢恭維。
“就像是把兩塊狀態綁在眼鏡上。”蕭銘吐槽道。
所有的可穿戴裝置外觀都是大同小異——一個大大的眼鏡框上組裝著螢幕、晶片、顯示卡等,整個眼鏡猶如濃縮的計算機。
當然也有眼鏡比較輕薄的,但是眼鏡連線著地面上的主機。
使用者在使用時,範圍也受限制,一般是在室內,絕對不會在室外。使用功能也僅限於看電影或者玩兒遊戲。
絕對不會有人將如此笨重的可穿戴裝置穿戴室外去,更不會隨著帶著走。
如果你帶著巨大無比的VR裝置或者全息投影裝置去室外,沒有人說你在裝X,只會有人說你傻帽。
所以,現今的可穿戴裝置要代替手機或者PC,以日常生活、工作幫手的姿態進入人們的生活中是絕對不可能的。
學校是引領潮流的地方,也是各種先進裝置最先使用的地方。
蕭銘將話語權交給李秋萍,問道:“江城大學的可穿戴裝置普及率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