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萍對這個還真的沒有詳細的研究,但是可穿戴裝置在學校還是不少。
她說道:“可穿戴裝置的話,運動手環或者手錶用的比較多,但是大部分用這個裝置只是為了記錄運動軌跡什麼的,就算以後微信、簡訊一類訊息顯示功能也很少有人用,畢竟螢幕太小了,還是沒有手機方便。”
蕭銘點點頭,李秋萍分析的很到位。真正實用性強的可穿戴裝置也就是手環和手錶,而手環和手錶真正能夠使用到的功能除了看時間就是記錄幾天走幾步。
什麼電話提醒、簡訊、微信、刷地鐵卡等,使用者還是少數,因為始終說來,它還是沒有使用手機方便。
“至於VR裝置。”李秋萍尋思一會兒說道:“真正的VR裝置,應該不是戴個非球面的凸透鏡就是VR,而且裝置也很貴,動則上萬好一點的十多萬。這個學生親自購買的比較少,大部分還是在校外的VR電影、遊戲廳中多。”
“我上次和朋友一起去外面用VR吃雞,100快一個小時,其實個人感覺畫面還是一般,只是槍械裝置什麼的拿在手裡還是比較逼真。”
“全息投影我見其他專業的同學買過,但是因為操作複雜,適用性不強,好像除了玩兒遊戲外,很少見他使用。”
徐利民也笑道:“小李說的很對,誰沒事兒戴著兩個笨重的眼睛到處走啊。”
李秋明回答完問題後,很識趣的離開了辦公室。
而蕭銘和徐利民則移步到核心實驗室。
蕭銘說道:“小初,在螢幕的設定上,你有頭緒了嗎?”
“當然!”超級小初愉快的回答道。
超級小初在大螢幕上顯示出自己的設計,“這是和實驗組反覆討論後的設計樣圖。我們的可穿戴裝置將採用全息投影式的現實混合技術。”
小初解釋道:“裝置原理如下,首先我們攝像頭將高頻採集現實畫面資訊,包括影象和三維資料,然後對其進行資料處理,完成精準的現實圖形三維建模。”
這是初級階段,蕭銘完全相信可穿戴裝置中量子晶片的計算能力。
如果英特爾的晶片再結合影象採集裝置最後建立3D模型,一幀現實畫面需要8毫秒,那麼明秋量子晶片的速度只有英特爾晶片萬分之一不到,可以做到人類視野在移動時,畫面無差別3D建模。
小初繼續說道:“第二步就比較簡單了,我們將使用石墨烯透明軟性屏,這算是OLED螢幕的升級產品。”
“透明的軟性屏讓使用者的視線和現實之間沒有阻礙,此時我們的晶片就要發揮作用了,它會將需要現實的畫面進行層疊,這種層疊不僅是顏色而是包括整個影象,能夠達到欺騙大腦的效果就好。”
“那麼會出現什麼情況,在空氣中,在牆壁上,在桌面上,目之所及的地方,會出現可穿戴裝置需要現實的畫面。”
小初相當自信的說道:“當然,我們有人機交換助手也就是超級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所以不需要用手去點選某個模組或者是程式,所有的簡易操作將由視線或者語音完成。而打字、遊戲操控什麼的還是需要你的雙手了。”
“可穿戴裝置雖然沒有先進到使用者向什麼,人機交換助手就能立刻反應到系統上,但是透過檢測使用者一些生理性指標,簡單的退出、確認按鈕還是能夠識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