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莽的道門聖人,自號四方道人,修成一氣化三清神通。他料定北莽氣數悠長,所以就以三道分身為北莽坐鎮,真身遊歷天下。
“陛下,李長安氣運之盛,連離陽皇帝都比之不及。自從離陽內亂,離陽的氣運就在一直下跌,李長安和徐鳳年的氣運一直在上漲。”
“徐鳳年現在的氣運還比不上李長安,天底下能壓制住李長安氣運的,僅有陛下一人!”
“換言之,這次李長安抓住了大將軍撤軍轉移的空檔,正是氣運釋然,如果貿然決戰,恐有全軍覆滅之危!”
袁青山的話,北莽女帝不得不重視,因為這位國師很少發表意見。這樣超凡入聖的人,幾十年來第一次進言,就是十幾天前建議女帝御駕親征。
他還說北莽有上天眷顧,有女帝大軍親征李長安,必能得到天上神仙眷顧,打敗了氣運異數李長安,北莽才能千秋萬代。
拓跋菩薩接著進言道,“陛下,國師之言差矣,大將軍第一次堰甲湖大敗,損失了董卓和春筍,陛下並未怪罪,還給他機會戴罪立功。”
“他第二次帶兵南下,不但丟了徐鳳年拱手送上的幽州,又折損了六萬餘兵馬,如此損兵折將,大損國威,不得不咎!”
一時間,重臣們各抒己見,但是支援拓跋菩薩的還是多數,畢竟麒麟真人這種神人久不現世,有些神神叨叨的。
最後,種神通叩頭道,“臣既然打了敗仗,就願意領罪,但是希望陛下給臣一個機會,罪臣願意做一南下的馬前卒,親眼看到我大軍踏破沙州的那一日!”
女帝不是昏君,也知道種神通不是貪生怕死的人,主動撤軍是為了儲存北莽的實力,至於袁青山的話,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種神通免去大將軍之職,此次大軍南下,你就做一路先鋒吧。”
接著,她對殿中群臣說道,“諸位,離陽朝內亂已生,本朝苦苦等待的一統天下時機已到。”
“國師剛才所言,諸位都聽到了,我們以為的小角色李長安,極有可能是我朝南下的最大敵人!”
“換言之,如果消滅了李長安,剩下的徐鳳年、趙炳等人,都是臭魚爛蝦的廢物!”
“朕決定御駕親征,拓跋菩薩,你立刻集結大軍六十萬,和李長安決戰!”
種神通帶回了二十萬兵馬,拓跋菩薩帶著十萬人從北帝城南下,再集結三十萬兵馬,才能湊夠六十萬。
因為之前已經損失了將近三十萬兵馬,拓跋菩薩知道這一戰動用六十萬兵馬可謂底牌盡出,全力以赴了。
“臣遵旨!”
聽到女帝下了決心,承平數十年的北莽朝廷終於要打打仗了,殿中的文武大臣們,不禁想起了當年一舉消滅大奉的輝煌時代。
當年滅亡大奉,但是卻沒有消滅春秋八國,現在消滅離陽,正是完成當年未竟之業!
女帝因為徐驍而不南下,這讓北莽很多人都暗暗氣悶。現在大戰將起,文武大臣們,江湖宗師們,都忍不住熱血沸騰起來。
“袁青山、慕容寶鼎,傳檄天下大宗師,此戰關乎國運,欲助朕南下平亂者,前來軍中效力!”
因為得知了離陽大宗師協助李長安守關,女帝認為這些江湖力量也要調動起來,以大宗師對抗大宗師。
如果以軍隊對抗大宗師,動輒損傷成百上千,有些無法承受。
“老臣領旨!”
慕容女帝親自坐鎮南京城,大舉集結兵馬,整個北莽朝轟轟烈烈的運轉起來了。
涼州城中,李長安的王座下方,也跪著不少人,這些人是第一批前來投奔的人。
這些人的身份,令李長安都有些意外,他本以為能召來一些大宗師就不錯了,但是第一批到的人不光是江湖人物。
“南唐滑臺守將胡恭烈,參見我王,參見顧大將軍!”
一個臉上冒著堅硬白色胡茬,面容清瘦但是目光囧囧的白髮戎裝老者率先開口。
顧大祖愕然的看著老者,“胡恭烈,你竟然還活著?”
胡恭烈的聲音鏗鏘有力,一點面子也不給洪家皇帝,“當年洪家皇帝未戰先降,活的窩囊,死的憋屈!”
“大將軍憤然離開南唐,末將也覺得無處可去,又不願意投降離陽。索性帶著數萬老卒在唐楚邊界落草,十年了現在只剩兩萬餘人。”
“末將聽聞唐王在西北崛起,大勝了北涼王徐驍,就從南唐轉戰西北,打了大半年,天可憐見,終於見到我王和大將軍了!”
胡恭烈罵洪家皇帝,李長安根本覺得無所謂,姓洪的皇帝,跟我姓李的有什麼關係。
他本就是輪迴轉世,如果感情好李長安不吝惜結個善緣,像洪家皇帝那樣的廢物蠢材,在李長安眼裡不過一個投胎工具而已。
“胡將軍轉戰萬里,看來是信得過本王了?”
胡恭烈戎馬一生,說話也沒什麼顧及,“殿下先戰北涼,再戰離陽,後來又連勝北莽,此番作為比先帝強出百倍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