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兄……”
剎那間,蓋聶耳旁彷彿又迴盪起了魯勾踐滄桑沙啞的聲音,他茫然地向四周環顧,尋找著印象中的那道身影。
但四周除了那些羅網的殺手以外,再無旁人,就連張機和驚鯢不知何時也消失在了他的視野中。
牛首村的茅草屋前
張機收拾著行囊,將他為數不多的行李裝進包袱中,放在正在大口咀嚼著乾草的馬匹上。
他知道,魯勾踐先前讓自己轉述給蓋聶的話,實際上也是說給自己聽的。
蓋聶和衛莊奉當代鬼谷子的命令出山遊歷,卻至今沒有走上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更何況他呢?
他該離開這安逸的牛首村了。
不過魯勾踐不打算走,而是選擇留在牛首村。
當年他早早地就在春秋鼎盛之時就將墨家鉅子的位置傳給了下一輩的六指黑俠,在人生中的最後十年裡一直選擇在這座小小的村莊隱居。
究其根本,是對這個戰火連天的世界失去了希望,也動搖了自己堅持了一生的理念。
天下皆白,唯我獨黑。
非攻墨門,兼愛平生。
這短短的十六個字,是墨家所有人秉持的畢生信念和追求,但墨家數代人不僅沒能在“非攻”這條路走出多遠,反而隨著列國的強大而與墨子最初堅持的那條“非攻”之路漸行漸遠。
這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墨子讓大弟子禽滑釐帶著三百人就能抵擋一國大軍的時代了,兵家的雄起與七雄的崛起改變了一切。
因此,就連墨家內部都分裂成了三派。
相里子一脈注重科技研究,同時看重了秦國不同於六國的務實本質。
於是相里子帶領大批墨家弟子入秦,為秦國打造各類器械,決心依靠秦國的強大實力,助其一統天下結束亂世,以實現“非攻”的理想,故稱“秦墨”。
相夫子一脈則是一個以學者辯論為主的派別。
他們遊歷各國,傳播墨家的兼愛與非攻思想,反對使用暴力去解決問題,甚至包括起義,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獲得和平,也會在兩國交戰時出面遊說調停雙方,因與齊國“事秦謹,與諸侯信”國策吻合而入齊都,故稱“齊墨”。
鄧陵子一脈則是更多地以遊俠的身份到處行義。
他們平日裡以遊俠的身份行俠仗義,懲奸除惡,是遊俠的們的標杆,受天下游俠所敬仰,被贊為“墨俠”。此外,他們也反對各國發動的侵略戰爭,認為這些戰爭都是諸侯和權貴們為了自己利益發動,秉持墨子的思想,派出墨家弟子幫助被侵略的一方守城。因鄧陵子為楚人,而眾人皆隨之入楚,故稱“楚墨”。
就連墨家都因為這條“非攻”之路而分裂了,可想而知這條路究竟有多險峻。
更何況,他如今不過是個亡魂罷了。
他生前守不住這天下的和平,死後為這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守夜,以殺氣驅趕猛獸還是能做到的,但這也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317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