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集團承諾在未來不涉及房地產行業!
柳雲又放出了一個炸彈,驚得在場的老闆們,一愣一愣的。
這是什麼世道?竟然有人直接放話,永遠不搞房地產,這天下真有送上錢不要的傻子?
這幾年,房地產行業就是送錢的,簡單到傻子也能賺錢的地步。
還說什麼房地產改變不了華夏?這話連幾個在場的政府官員也不禁搖頭,真是口無遮攔!
這年輕人竟然連天上掉餡餅的機會都不要。不過要說他傻嗎?在場的那些土豪老闆也沒這個自信。畢竟在21歲的柳雲,在財富上除了於松以外,毫無懸念地壓過這裡的所有人。
他有錢,怎麼說都有理。
在場的幾個記者,卻是眼睛發亮,快速地揮動手臂在寫著一些什麼。他們明白這是一個可以大肆炒作的新聞。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些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都會透過網路在極短的時間內,傳遍整個華夏。
等柳雲從臺上走了下來之後,工商聯的書記王海斌也走了過來,一桌桌地握手致謝,然後走到臺上,開心地表示:“我代表東海市人民感謝諸位企業家。”
這次慈善宴會便宣佈正式結束。
大多數參會的企業家,都找到相熟的同伴,三五成群一起走出去大廳。他們嘻嘻哈哈地聊著天,而這一天的夜生活剛剛開始。
柳雲是第一次回到家鄉參加類似的慈善會議,也沒有相熟的老闆,於是準備直接回家。
範意偉卻是走了上來,小聲問道:“柳總,我知道一處不錯的休息地方,要不要一起去?”
柳雲雖然和於松鬧得有點不愉快,但範意偉還是存著討好他的心思。如果可以的話,就和柳雲商談一下合作的可能性。
柳雲聽後,正猶豫不決的時候,馮亮匆匆忙忙地趕了過來,在柳雲身邊小聲說道:“柳總,王書記想單獨約你見面。”
他微微一愣,露出恍然之色。這位八成是想著招商引資的事情。
“反正沒事,就和王書記見個面。”他轉身露出一副歉然之色,“範總,王書記有約。這次就不跟你去了,下次有機會再一起吧。”
範意偉有些木然地點了點頭,說道:“行行,那下次吧。王書記的事情重要。”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絕不能搶奪了領導的面子。
半個小時後,司機馮亮驅車帶著柳雲來到了一處叫做海瀾山莊的地方。
王海斌親自來到山莊門口迎接他,顯得十分重視。從身份上講,柳雲是可以和寧江市市長坐在一起,談笑風生的人物,即使王海濱有約,他找個理由搪塞不去,對方也無可奈何。
他只是一個區區的工商聯書記,與計劃單列市的市長相比,身份上有著雲泥之別。在華夏,自古就有破家知府,滅門縣令的說法,而作為生意人,大多數人對於那些官吏,無論大小,表面上還是會保持尊重。畢竟多認識一個官員,便多了一條路,大多數商人是樂意如此做的。
柳雲看到王海斌伸出了右手,也連忙伸手握在了一起,笑道:“王書記親自出來,我真是受寵若驚。”
王海斌回道:“應該的,柳總現在可是東海市的大名人,當得起。”
兩人進入一間小包房後,寒暄了幾句。
“柳總,如今算是衣錦還鄉了。”王海濱微微一笑。
“也是運氣好,在寧江這樣的都市,誤打誤撞,獲得了一點小小的成就。”柳雲謙遜地回道。
王海斌只是淡然一笑,說道:“柳總,謙虛了。想要在強者如林的寧江市混出頭,沒有點本事光靠著運氣是不可能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今天參加宴會的那些老闆,資產都是在一億之上,但區域切換到寧江,這些人能夠真正排上名號的也只有於松一人。”
柳雲點頭表示同意。很多老闆都是靠著政策吃飯,其中有一大部分是靠著幾年前的那次國有企業私有化浪潮當中,發了家,比如那位中海集團的老闆。
對方說著話,輕嘆一聲,道:“東海市的經濟還是太落後了,和一海之隔的寧江相比,差太多太多。”
大海的兩邊,兩座城市同樣的工作,一個有著將近3000的工資,一個卻只有1000出頭,差距實在太大。這也是柳雲當時下定決心在寧江註冊公司的原因,東海市的經濟體量太小。
柳雲見狀,開口說道:“寧江至東海的跨海大橋正在緊鑼密鼓的建造當中,到了2009年就可以正式通車,想必到時候東海市的經濟會有長久的發展。”
王海濱聽後,神色一緩,說道:“如今整座城市都在期待大橋的通車,希望這裡的經濟可以借到寧江高速發展的東風當中。”
柳雲作為過來人,比誰都明白,大橋通車後,東海市的經濟取得了一定發展,從小城鎮進化到了小城市,但總體來說,經濟終究進展不大,工資水平依舊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不過房子的價格確實節節攀升。
王海濱沉默了片刻,說道:“如今東海市的經濟比較落後,但也正因為如此,機會多多。柳總有考慮過在家鄉投資的想法嗎?”
大橋通車需等到2009年,三年太遠,他只爭朝夕。如果能讓眼前這位極負盛名的年輕富豪來這裡投資,對於自己的政績也是一大助力。
柳雲微低著頭,陷入了思索。當他面對同是商人的於松和範意偉時,對於他們拉自己來家鄉投資的建議,拒絕得很是乾脆。
但此一時,彼一時,眼前之人,在東海市的官場當中也算是有著一定實權,斷然回絕,並不是一件明智之舉。何況他今天會來到這裡,是存著投資家鄉的心思。